與馬共舞

在台灣,騎馬的風氣並不盛行,因為費用不便宜。然而有人為了幫助小朋友克服情緒障礙,不但教他們騎馬,還自掏腰包養馬, 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情緒障礙小孩養馬

關心兒童發展的明慧長期從事個案輔導,並教導社福機構的社工使用桌遊,這幾年為了運用馬匹輔助教學,她去考了治療性騎乘教練證照,協助治療有情緒或是人際關係障礙的小孩。明慧的馬場在花蓮吉安鄉一個寧靜社區,她的馬都不是高貴的名駒,有的甚至還是跛腳馬,但明慧認為跛腳馬也可以創造出價值,她讓小朋友幫馬刷毛、擦臉,透過跟馬的互動產生自信與成就感。

先生用精神支持

由於服務對象大部份是弱勢家庭,明慧必須用自己授課的收入貼補馬場開支,為了節省支出,她的爸媽成為免費的人力資源;從小就學騎馬的兒子和女兒,放假日也會到馬場幫忙。相對於全家人的投入,明慧的先生鎮華偶而才到馬場一次,他對馬雖然好奇卻保持著距離,他不讓自己涉入太多,原因是希望馬場能夠損益平衡,不要影響到家庭經濟。然而對明慧來說,原本不太喜歡動物的鎮華,願意接受家裡養貓養狗,又經常有限度的贊助馬場,就是對她的一種精神支持了。

工作與家庭兼顧的麻醉醫師

鎮華是門諾醫院麻醉科醫師,職業生涯的前半段是陸軍少校,33歲時選擇放棄終生俸自軍中退伍,苦讀一年後參加大學聯考,一舉考上第一志願台大醫學系,從此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鎮華從小與父親的關係較為疏遠,有了孩子後一開始不知道如何扮演爸爸的角色,在明慧的影響下,他把陪伴孩子成長當成生活中重要的事項,並期許自己成為兒子的高中學伴,因此在工作餘暇重新複習高中數理化學等科目;為了和小三的女兒有共同語言,他也利用在醫院值班的空檔收看卡通,補充缺乏的兒童知識。

有馬的社區

明慧養馬的社區鄰近花蓮種畜繁殖場,過去那裏曾經是種馬所,社區長輩對馬還有很深的印象。明慧剛開始養馬時,鄰居們原本擔心會有異味,後來發現馬糞不但沒有味道,還是很受歡迎的有機肥料,社區也因為馬的出現,有了不同的景觀和活力。

鎮華和明慧雖然興趣不同,卻能彼此包容尊重,因此成就了平衡穩定的婚姻。明慧也因為有鎮華的支持,能有心力幫助更多的小朋友,提升他們的能力,讓社會有更好的未來。(文/黃琰如)


 
 

 

 
明慧:騎馬對孩子來說,你不得不去面對自己的問題,也讓孩子學到,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覺得你沒有價值,可是我們怎麼想辦法創造那個價值出來。
鎮華:我會覺得這邊是一個很大的錢坑,我不覺得她可以賺錢,我覺得她是在做善事,她在做她快樂的事情而已。
盧廣仲: 真的很療癒,這是一個非常愉快的經驗,希望她可以持續做這樣的事情,因為真的可以幫到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