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晚餐》舉辦了與王偉忠共進晚餐的活動,歡迎觀眾來報名。響應活動的報名表如雪片般飛來,在眾多報名者之中,王偉忠選中了一個外省家庭。那麼這個家庭有什麼動人的故事呢?
四十年前,住在花蓮農村的客家人張金嬌,剛滿二十歲就被爸爸強迫嫁給了四十歲的山東軍人董聲譽。張金嬌非常不願意。除了為來不及作戀愛夢的青春年華悲傷,她更受不了鄰居的閒言閒語。因為她是村子裡第一個嫁給外省人的女孩。村人會認為,怕做事才會嫁外省人,吃饅頭不用洗碗!這些話讓從小吃苦耐勞的張金嬌心理非常不平衡。「我離開家了,老公對我好,我就對老公好,老公對我不好,我就跳海!」張金嬌心裡這麼想。只是張金嬌沒料到,丈夫對自己疼愛有加,讓她完全沒有跳海的機會。
在山東出生的董聲譽,年少時就因大陸國共內戰而當兵。民國三十八年隨著軍隊來到台灣,與家人失去音訊。孤家寡人的他一直到四十歲了,才有機會娶妻生子。因此董聲譽對老婆孩子都非常溺愛。董聲譽結婚後,帶著妻小在嘉義定居。離開了封閉的農村,張金嬌才赫然發現,跟自己命運相似的女人到處都是。董爸爸有很多朋友,都娶了跟董媽媽同年齡的本省女子當老婆。對於這樣的情形,董爸爸只能說,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儘管大環境造成了個人的悲劇,但是遍嚐了其中酸甜滋味的兩老,最終還是認份的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如今這對老夫少妻,也已兒孫滿堂。
在董家,麵食是主食。小時候沒吃過麵食的董媽媽,因為丈夫的關係,學會了做各種饅頭水餃。她還會用葡萄乾給饅頭變裝送給鄰居,鄰居收到這種從沒看過的饅頭,都非常開心。週末假日,董家出外工作,或是嫁出去的四個女兒,都會陸續回來。晚餐的餐桌上,永遠少不了山東大餅。而用來揉麵、桿水餃皮的麵板,陪著董家大大小小三十多年了,也因此成了董家的傳家寶。
令人納悶的是,曾經做到少校的董爸爸,卻沒住過眷村。原來當初他被分配到的眷村在宜蘭,而董爸爸不喜歡常常下雨的宜蘭。董爸爸後來考上了教官,決定搬到氣候宜人的嘉義。一家六口前前後後搬了七次家,其中有一年,是住在眷村的隔壁。雖然只有短短一年,女兒們對眷村卻有很深的印象和感情。大女兒正玫甚至認為,自己是眷村的孩子,而且很引以為榮。
除了眷村的隔壁,董家有六年的時間,是住在董爸爸當教官的學校宿舍裡。在那裡,他們碰到跟董爸爸和董媽媽命運相似的人,生活方式跟眷村也有幾許相似之處。例如隔壁的安教官,來自河北,一樣娶了小自己二十歲的本省老婆。董媽媽和來自澎湖的安太太,總是互相分享做菜的心得。另外附近的閩南鄰居,還教董媽媽如何做便當外賣,讓董媽媽能夠賺點錢貼補家用。而鄰居之間發生雞同鴨講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跟眷村非常相像。
對董家這個外省家庭而言,即使不是住在眷村,但是生活周遭,常常發生許多跟眷村生活雷同的小插曲。因此他們非常期待王偉忠的到來,想跟從小住在嘉義眷村的王偉忠話家常。而他們也為了歡迎儀式想破頭。最後他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歡迎王偉忠呢?而被認為是電視才子創意達人的王偉忠,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千萬要記得收看這一集的《誰來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