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盡頭

The Silence at the Edge of the Sea
片長:83'00"

《海的盡頭》以彰化海岸指標性度冬水鳥「大杓鷸」及瀕危「臺灣白海豚」為觀察對象,透過鳥類學家蔡嘉陽博士超過30年的生態研究和環保行動,及返鄉投入環保的女青年吳慧君之心路歷程,探究彰化海岸自1980至2020年間,對於彰濱工業區大規模填海造陸的效益、大肚溪口濕地生態的破壞、大杓鷸棲地和族群數量的改變、瀕危臺灣白海豚的保育、反國光石化運動、離岸風機建置、濕地光電鋪設等爭議。

「海的盡頭」以人類觀點來說,是站在岸邊眺望大海彼端海平線的視野,是人類早期對海的冒險、找尋新天地,轉而對海與取予求、人定勝天的無止境貪婪利用;但對於生物觀點來說,「海的盡頭」是海陸交界的濕地海岸,是孕育生命起點、多數生物棲息覓食的地方,但近代則變成水泥防波堤岸、填海工業區,讓生物無路可走,甚至擱淺死亡的生命終站。

蔡嘉陽和吳慧君兩位中、青世代,選擇站在海岸生物的立場,置身彰化1980至2020年過往環保運動和正在發生的議題,娓娓道出彰化海岸開發40年被迫改變的生態環境、消失中的農漁牧傳統產業,逐漸被工業、綠能產業取代之。他們同時也提出何謂永續和土地倫理的價值觀,持續進行一場人生、家園、國土利用和綠能爭議等錯綜複雜的思辨之旅。

簡毓群 | 導演的話

海,對於小時候的我而言,是一個充滿奇幻想像又危險的地方。我成長在南投郊山,那邊有成片的樹林、許多動物,不遠處還有一條溪。國中畢業旅行安排到野柳,我才第一次體驗到海的感覺,並到附近的海洋公園看鯨豚表演。

2008年夏季,我因為工作拍攝澎湖的官方宣傳影片,足足有21天往返不同的大小島嶼,這段期間第一次看到野生海豚、鯨鯊、上千隻燕鷗在頭上盤旋,在離島中的離島靠柴油電機發電的凋零漁村跟漁人一起生活,萌生臺灣本質是一個海島國家的感覺。

2009年,我因緣際會在梧棲出海拍攝白海豚,因為接連出海都沒拍到,所以燃起攝影魂決心要把白海豚拍好。當我逐步在海上累積夢幻白色鯨靈影像資料的同時,也意識到「國光石化」這黑色龐然巨獸正在對彰化海岸生態、傳統漁村、公眾健康…伸出魔爪。

從1980到2020年,彰化海岸40年來一直無間斷在工業開發和環境運動之間爭議,海岸永續利用是什麼?需要每一個對大海真正價值觀覺醒的民眾來關心。

導演簡歷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畢業。現職紀錄片獨立製作人、電視台專案編導,長期關注自然環境變遷、鯨豚保育及現代化等議題。
2019《如果海有明天》
2017《與海豚的約定》
2016《繁海夢田:台江國家公園》
2013《白海豚練習曲》

彰化芳苑濕地候鳥棲地調查

彰化離岸風機施工打樁

彰濱工業區沿岸出海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