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 ~ 楊儒門日記

Growth with Hope
片長:78'30"

臺灣金山清水濕地,是北海岸最具規模的水田型濕地,因位於台灣最北端,成為候鳥南遷或過境台灣的首站。在金山兩湖里(葵扇湖、倒照湖),放眼所及都是大大小小的梯田,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與金山居民楊新基起心動念:我們來用友善耕作的方式復耕吧,讓這裡成為過境候鳥的天堂!

大家的理念是吃一口米不只是米,水稻田不只是生產糧食的土地,背後還隱含了臺灣農村百年傳承的文化,以及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從第1年加入的2個人,1甲1的耕地,現在已經有33個人30甲地加入了。大家的目標是金山全部耕地42甲地,都能參與友善契作。

自媽祖生、穀雨後,金山的蹦火船忙碌於開海前的整備,一期一會的青鱗魚季,讓磺港漁村活了過來。

源自臺灣金山,世界僅存捕捉青鱗魚技法,因時代變遷幾近失傳。今年26 歲的士凱,經過三年的訓練準備,今年是他職掌火長的開始,但面臨抓不到魚的窘況,大家開始轉型觀光,希望可以走出另一條路來。

在金山這個人口不到23,000人的小鎮裡,有一群熱愛這片土地的年輕人,用他們有限的能力跟資源,努力的讓水稻田跟在地的文化、生態、環境結合,他們想要的只是家鄉可以共生、共好。

一粒種子,一個夢想,現在正在實現中。

林琬玉 | 導演的話

本片主角楊儒門,是位讓人非常佩服的人,他有很棒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他身體力行,不唱高調。在記錄過程中,看到他凡事親力親為,想盡辦法幫助農民,著實讓人動容。這也不意外他年輕時,會製作無傷害力的炸彈,想要喚醒政府官員,為農民發聲。

儒門已經40歲了,他現在愁的是他體力不夠了,誰來接他的棒幫助農民。

年輕蹦火火長士凱,現在也面臨抓不到魚的困境,現正朝轉型觀光的路上走,能走多久,大家都沒把握。

紀錄片只是看到了問題,但是要怎麼改變或衝出困境,至今還是無解。

導演簡歷

現職 後視野傳播事業有限公司製作人

與專長相關之學術經歷
曾任張作驥電影工作室製片,廣告企劃執行
超級電視台「生命告白」編導
公視「台灣世紀回味」企劃、剪接,「世紀的容顏」編導。
現為後視野工作室製作人 / 編導。


作品得獎記錄
1998「逐水而居」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入圍
1999「最後的家園」文建會 地方文化紀錄影帶 首獎
1999「紅白歌舞秀」文建會 地方文化紀錄影帶 優等獎
2000「山林的記憶」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台灣獎之特別推薦獎
2001「山林的記憶」日本山形影展 邀展
2001「久遠的吟唱」文建會 地方文化紀錄影帶 地方文史紀錄獎
2004「山林的記憶」、「久遠的吟唱」Nabas 影展邀展


張博鈞 | 導演的話

與儒門相識,一開始是帶他去認識一些果菜市場從事批發的親朋好友,之後在金山拍攝紀錄片時,聽聞他剛好也到金山從事契作,後來林務局支持他做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我也跟著記錄拍攝他,過程中跟他是朋友,也是紀錄工作者,發現他跟一般從事環境復興運動的NGO帶頭的人,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自己會親力親為外,自己蓋土窯,蓋發呆亭,接水電,下田耕作養雞等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也會學習後成為他自己的養分,從而可以帶領參觀的人做解說。

在金山拍攝的三年,在此認識許多幫助儒門的朋友,看到許多在地農友,越來越認同他在金山的作為,我相信會有越多的農田加入友善耕作,讓金山變得更美。

導演簡歷

學歷 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

經歷
五色鳥傳播公司 攝影師
台視新聞部生態節目 企劃
林務局出版品(森活巧思)作者


作品
(戀戀火金姑)紀錄片攝影 導演
------榮獲國家出版品優選,日本東京地球映像祭最佳兒童視野獎,
德國Green Screen 生態影展最佳配樂入圍
(黃金蝙蝠)紀錄片攝影 導演
(城市微光)TVBS 2017 年生態紀錄片
(小白鶴的報恩)生態攝影
(螢回林園)林家花園復育螢火蟲紀錄片導演

金山葵扇湖梯田與海景

俯瞰金山葵扇湖梯田

蹦火船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