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弦之歌

Solo Song
片長:32'30"

南管,源自於中國福建泉州的傳統音樂,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基本配置為洞簫、二弦、三弦、琵琶,是百姓農忙之餘,在廳堂裡、大樹下,聚會合奏的日常娛樂。

王心心出生於泉州,自幼浸淫於絲竹之聲,南管是她的搖籃曲,從四歲開始學唱、六歲開始學彈,南管就像吃飯、呼吸那樣自然。

1992年,王心心婚嫁來台,於2003年成立心心南管樂坊,2006年推出代表作《琵琶行》,突破南管的合奏傳統,以琵琶獨奏開啟一個人的劇場。

最新代表作《長恨歌》,由編舞家林懷民擔任藝術總監,為了詮釋白居易的史詩鉅作,王心心必須徹底拋開南管固有的技法與曲牌,這對從小活在南管世界的王心心而言,無疑是挑筋斷骨的考驗……。

作曲家賴德和特別擔任《長恨歌》的音樂指導,他表示:「王心心不但要唱,還要朗讀、彈奏,難度不亞於經營一首交響樂。」

龐大的壓力讓王心心陷入「綿綿無絕期」的孤獨與焦慮,後來《長恨歌》因疫情關係中斷演出,王心心也有了一個空檔可以回泉州,安頓身心,再出發。

《獨弦之歌》,記錄南管音樂家王心心的藝術與生活,南管不只是傳統音樂,對王心心而言,南管是生活的節奏、藝術的追尋,更是靈性的修行。她想鍛鍊不受外界干擾的意志,靜心獨坐,找到內在安定的力量,然後發出聲音,將這份力量傳達給觀眾。

張皓然 | 導演的話

拍攝這部片讓我們跟心心老師一起經歷了她藝術上好大的一個轉折。沒有人知道林懷民老師口中「燒成灰也是南管」的心心老師,在經過這個旅程後,究竟變成什麼樣子。林老師給他的功課就是讓心心「忘記」南管的規則。這對於四歲就每天無時無刻沉浸在南管世界裡的心心談何容易。

演出在即,卻來了疫情。這讓心心老師有了一段空檔可以回到故鄉泉州,陪伴家人。這個時間帶給心心的,除了現實路上的路途遙遙、還有一段悟出距離自己熟知世界的心理距離。唯有認知到故鄉的樣子,才可以找到未來要接續發展的方向。旅行隔離的時間,心心老師也沒閒著,在旅館中抱著琵琶彈唱、練字寫譜,於是心心老師也在書法中找到梳理南管的方法。

坦白說,身為本片的導演,也沒有把握最後丟掉了曲牌和指套,幾乎是以一種赤祼姿態的音樂,會是什麼樣子,也就跟著心心老師戰戰兢兢發展下去。林懷民說「這一回,王心心的吟、說、唱、彈, 起造了一座讓人戰慄、低迴的長生殿。」經過了這趟旅行,南管這座大山,對王心心來說,可能已不是最初那座難以攻克的山了。


張皓然 | 簡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學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

以詩人瘂弦紀錄片「如歌的行板」獲得2015第十七屆台北電影節最佳攝影。

2016年獲選雲門舞集第十一屆流浪者計畫於印度旅居數月。



導演作品年表

導演兼攝影經歷
2021年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孕生》珊瑚復育8K紀錄短片
2020年 109公視新創紀實短片《嶼光同塵》
2019年 中強光電短片《點亮淡水禮拜堂》
2019年 圖蟲十週年紀錄短片《我們為何攝影》
2018年 保加利亞黑盒子國際戲劇舞蹈藝術節《快樂嗎?諾拉》,編舞創作:InTW
2017年 台北市政府《看見光榮城市展場篇》
攝影經歷
2021年 公視國際部國際合製案《Flyways》台灣部份(後製中)
2021年 野火樂集《臺語、客語、原住民族語流行音樂發展史》
2019年 新創紀實短片《聽說他這個人》
2018年 臺南藝術節環境劇場《52Hz》,編舞創作:InTW
2018年 劇情長片《大餓》
2018年 高雄拍劇情片《雄雞卡克》
空拍・水底攝影(於2020取得 中華民國遙控無人機 專業操作證)
2019年 公共電視《畫我台灣-廖繼春的河海風光》
2019年 公共電視《畫我台灣-陳澄波的淡水印象》
2017年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
2016年 浙江衛視《十二道鋒味第三季之芬蘭、肯亞、南非、台灣》
紀錄片攝影
2016年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
2015年 紀錄片《曼菲》
獲獎紀錄
電影長片《大餓》 獲 金馬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紀錄片《未央歌》 獲 中國「咪咕G客」盛典年度 最佳紀實片
《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 獲 2015台北電影節 最佳攝影獎
雲門舞集《稻禾》 獲 2014年英國劇投影設計大獎 Knights of Illumination

王心心老師於九份青雲殿靜坐

王心心回到泉州,與乾媽看以前發行的卡帶

王心心老師於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