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
生物多樣性的櫥窗-柏林自然史博物館

  • ▲ 主持人王湘涵與 Youtuber 劉沛深入柏林自然史博物館幕後,了解館員動物標本製作的理念。

  • ▲ 主持人湘涵認識自然史博物館為什麼要製作動物的標本。

  • ▲ 每一種動物都有假眼睛輔助標本的製作。

  • ▲ 近代的標本注重刻劃動物活著時候的姿態。

  • ▲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大明星暴龍 Tristan Otto 是大人小孩的最愛。

  • ▲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丹妮拉.舒瓦茲博士分享恐龍化石的挖掘知識。

  • ▲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展覽組組長莫德耶克先生分享「給空間,秀亮點」的策展理念。

  • ▲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長頸泰坦龍。

  • ▲ 標本製作大師羅伯.史坦先生分享魚標本的製作喔工藝。



 英國、法國、德國這些曾經擁有許多殖民地的國家,自然史博物館裡的收藏多是世界級的。德國過去兩百年古生物學方面的寶藏,都在德國最大的「柏林自然史博物館」內展出,包括從非洲坦尚尼亞敦達古魯地層挖出的鎮館之寶:一度被視作腕龍,後來才被重新命名為「長頸泰坦」的骨骼化石;既有鳥喙的外觀,又有爬蟲類的牙齒,生物特徵介於鳥類和爬蟲類之間,填補了達爾文進化論那個「失落的環節」,被譽為自然史博物館界「蒙娜麗莎」的「始祖鳥的柏林標本」。此外,世上90%的恐龍化石都找不到頭顱,但來自美國蒙大拿的暴龍崔斯坦的頭顱相當完好,是館內最有人氣的展品之一。

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是吃素,還是肉食性?
什麼是「模式標本」?
自然史博物館為什麼要製作並展示動物的標本?
動物標本製作師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養,做出來的標本才會逼真如本尊?
全世界90%的鳥類都蒐集到「柏林自然史博物館」了,包括許多絕種的鳥類,牠們為什麼絕種了呢?

看完本集,相信你對於如何維護地球「生物多樣性」有自己的答案。

同步放送

這個博物館哪裡不一樣?

 你喜歡逛博物館嗎?是被什麼所吸引呢?恐龍的吼叫聲?顯微鏡底下的世界?還是解說員的故事? 愈來愈多的博物館懂得如何吸引訪客流連忘返,去了還想再去。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策展概念,就是把展品視作藝術品,這個概念,使得博物館在2007年改裝後迅速成為世界上單位面積參觀人數最多的自然史博物館。

當博物館變成美術館

▲ 柏林自然史博物館仿效美術館「給空間、秀亮點」的概念,把鎮館之寶、金氏世界紀錄最高的裝架恐龍「長頸泰坦」當成藝術品,陳列在挑高六樓展廳的正中央,用聚光燈打亮,訪客從任何角度都能欣賞到牠的獨特,光是站在一旁駐足仰望牠的巨大,就令人震撼不已。這裡看不到讓你聯想起課本,爬滿文字解說的看板。展覽廳的建築本身,也是美感經驗的一部份。(Alamy Image 授權使用)

 

看得出這兩隻金剛鸚鵡,其實是標本嗎?

▲ 為什麼自然史博物館要展示動物的標本呢?如果標本太假,大概誰都不會想多看一眼吧!柏林自然史博物館展示的動物標本,非常注重刻劃動物活著時候的姿態,展示栩栩如生的標的目的為的是提醒訪客,保護森林,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