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義竹鄉平溪村,以前叫做「安溪寮仔」,村裡目前僅存的一間柑仔店,已經有50多年歷史,卻可能在第二代頭家,陳文博的手裡收攤…

200年歷史「賽鴿笭」面臨失傳

陳文博的村裡,每年最盛大的活動,是清明時節的「賽鴿笭」,鴿子背著木笭飛行的負重比賽,是嘉南地區農村,延續200年的傳統活動。

古人有「飛鴿傳書」…在沒有電話,也沒有防盜鎖跟鐵門以前,早期嘉南地區的農村,會把竹子或木頭削成像哨子的器具,裝在自家養的鴿子背上。大家在田裡忙著農務,有小偷闖空門時,鴿子就會飛上天發出「嗡嗡嗡嗡」的聲響示警。用句現代話,就是鴿子當警衛,守護家園。

但農村人口嚴重外流,老一代逐漸凋零,下一代無人接手。在嘉義縣,現在只有義竹鄉,每年還會舉行鴿笭賽。


「可能會消失」的柑仔店

陳文博是村裡僅存的3、4戶養鴿人家之一,正職是柑仔店頭家,25年前返鄉接手阿爸的店。兩代開業50多年來,外送從不收運費,免費送貨到府,是柑仔店的人情味。

過去,架上有香噴噴的粿、肉粽、饅頭、包子,以及裝滿餅乾、花生的大玻璃罐,在物資匱乏、交通不便的年代,什麼都賣的柑仔店,是全村的重要存在。博仔指著手中的一箱啤酒:「2、30年前,生意正好時,一年營業額超過250萬,光靠這個喔!」

只是,人情味也難抵時代變遷,村裡現在只剩不到100人,柑仔店生意難做。以前三個月可以賺到30幾萬,現在三個月不到10萬收入。近年,他們夫妻展開「斜槓」人生,經營魚塭,養雞,顧店,做了很多工作,卻只夠維持家計。無論是柑仔店,還是賽鴿笭,都在逐漸消失當中…



柑仔店的兩代人生

即便生意越來越少,柑仔店仍然全年無休。人生,也被綁在店裡。
陳文博的二兒子阿佳說,全家人很少一起出去玩,也很少拍照,他們家的第一張全家福,是阿佳結婚時的紀念合影。

陳文博從小就在家幫忙顧店,高中畢業後離家,靠著修理機車的專業過活,但父母相繼病倒,他決定帶著妻小回鄉,接手阿爸的柑仔店。

博仔:「想到從前,為了我讀書要買一輛腳踏車,阿爸從高雄騎回來嘉義,他有多辛苦…」

父母有養育恩情,陳文博認為照顧生病的父母理所當然。夫妻兩人在顧店、照顧父母、家事間忙得不可開交,對孩子也是種身教。阿公跌倒,兒子會扶,女兒則幫阿嬤洗澡。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二十年。



孩子北漂 晚餐難團圓

陳文博有2男1女,三個孩子。過去,他為了生病的父母返鄉接手柑仔店,如今,二兒子阿佳選擇離家近的台南工作,也為了方便就近看顧爸媽。

但小村莊就業不易,大兒子和小女兒只好北漂,離家到北部工作的他們,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人團圓共進晚餐,一般家庭很容易做到,但對陳文博來說,卻是平凡又有點心酸…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