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華跟志成一家人,接待過80個左右、16個國家的國際學生,甚至把交流情誼的關係線,延伸到這些國際學生的家人。這樣的經驗對喜歡交朋友、到處旅行的燕華來說,是能透過異文化交流、讓自己浸身在國際村的方式,也是喜歡小孩的她能有更多孩子的方式,還有串聯起愛的方式。

因為意外轉彎的下半場人生

跨國文化的交流跟互動,豐富了他們家的許多角落,在這樣的豐富背後,志成心中長期有個放不下的問題,因為他的爸爸,在退休沒多久,才六十幾歲時,就死於肺癌。而媽媽晚年退休後,還去撿回收來賣,但就在前幾年,媽媽七十幾歲時,她拖著回收車在等過馬路時,卻被大卡車撞上意外身亡。


就在媽媽過世後的那年過年前。志成當時翻看媽媽放在身邊的皮包,發現裡面都是一張張的五百塊,他說媽媽都是撿了回收後,把賺來的一張張一百元鈔票,拿去換成可以給孫子、孫女,包紅包用的五百塊。

他常忍不住想,爸媽現在在哪、爸媽現在過得怎樣? 想不出答案的問題,他知道或許只能等他往生後,才能看到爸媽吧。

婆婆意外過世後,讓在公司工作25年的Ivy,決定申請提早退休。身為機電系統工程師的她,長年在工作中,不只有時需要搬重物,所以容易有受傷風險,而且可能因為工作壓力,還長年失眠。

在看到婆婆猝死時,她覺得該為自己好好過生活了,所以兩三年前,她退休了。



相牽的夫妻 相異的哲學

志成跟燕華有不同的哲學。如果志成在工作中有處理不好的事情時,燕華希望志成能夠將煩惱說出來,因為她想幫忙出主意,但志成卻覺得困難與問題必須要靠自己,才算真的過關、學會了。

在教養上,燕華希望孩子可以學習獨立跟自我負責,在她聽完孩子想做的事後,會希望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而志成卻是燕華跟孩子口中的土地公,像是碰到孩子要考駕照,他會陪著孩子練開車。孩子耳機壞掉了,會先找他問有沒有可用的耳機,所以他每次買耳機過沒多久,可能就會被孩子拿走去用了!



二十歲的課題

家中三個孩子,都差三歲。老二、老三都覺得哥哥有種神秘感,也同樣擔心哥哥晢瑄,因為哥哥不只研究所延畢,而且論文還沒寫完。但晢瑄說,他大學碩士班讀航太,只是剛好分數到,可是後來發現讀航太可能會走機械維修的路,那不是他想要的方向。

因為他大學時上過一堂鞋子設計的課,他還留了很多當時設計鞋子的手稿,連前陣子當兵無聊時,也會畫幾張。他覺得設計比維修更吸引他,所以他製鞋業是他應徵的首選。但不是設計本科畢業的他,其實選擇也有限。




女兒俞霏,已經修完大學的課,只差考完多益,就可以拿到畢業證書了。現在,她對時尚服飾有興趣,想幫人從服裝穿搭中找到自信。因為對時尚有興趣,所以常出門時都會化妝,而且很知道該用哪些品牌的什麼化妝品,才適合自己不同部位的膚質。

對於化妝這件事,媽媽燕華屬於崇尚自然走向的人,她會覺得幹嘛女兒要化成那樣,但俞霏認為化妝可以給人自信、又是種禮貌。這種時候,燕華就會接話問說:「我是把你生的那麼沒禮貌喔」!!



在台南讀運動行銷管理的小兒子淵文,國高中時熱愛籃球,從中學到現在一直是球隊隊長。但他還不確定未來該怎麼發展。看到大哥,他擔心之餘,也為自己擔心。在家裡,大家都叫他「安姑」,安姑是客家人逗弄小孩時的客語。

雖然他習慣被這樣叫了,但他很希望哥哥姊姊、爸爸媽媽,不要再把他當小孩看。像他考到駕照了,但媽媽卻不同意他馬上開車上路,希望他再多上點課,再開車上路,但他覺得這樣很浪費時,他希望家人多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