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台戲是台灣最底層,卻最有活力的文化面貌。 【台南鶯藝歌劇團】是個傳承四代的家族歌仔劇團,為了生計和下一代,同心協力,胼手胝足,四處奔波演出。移動的戲台,就是他們的家。

戲曲世家 傳承四代

團主林金鶯,77歲,出身歌仔戲世家,父親那一代就有戲班,林金鶯9歲開始演戲,1971年成立【鶯藝歌劇團】,跑遍東南亞演出,也和葉青演出電視歌仔戲。一輩子都奉獻給歌仔戲,沒有生育,只領養一個女兒林娜娜。

團主林金鶯與她的養女林娜娜


劇團都是家族成員,比林金鶯小三歲的妹妹林月英,丈夫早逝,四個女兒羅文真、羅文君、羅文惜、林家鳳,和獨子羅裕誴,都在戲班裡。姐妹兩人母兼父職,兩家人共同橕起劇團,帶大一群孩子,最小的家族成員小雁兒,還不到一歲。



整個家族從老到少,每一個人都是劇團的成員


戲班囡仔 在戲台上長大

林月英的獨子羅裕誴,是當家小生,二女兒羅文君,是戲班裡的大姐頭,管家婆。文君14歲時,爸爸在戲台上心肌梗塞猝逝。文君開始幫著媽媽,包辦家事,帶大幾個妹妹和弟弟。


文君爸爸昔日舊照



甘苦人疼惜甘苦人,文君的堂弟羅弘貿,媽媽在生下他不久後就因病過世,他2個月大就被嬸嬸,也就是文君的媽媽,抱回家扶養,被幾個堂姐,嬸嬸們帶大。現在他的三個孩子,也在戲班裡,跟著大人們演出四處跑。

戲班裡,孩子就在戲台上長大,襁褓中的小嬰兒,總在大人的臂彎裡轉來轉去,很少落地。每位團員忙進忙出之餘,都會注意這小孩的動靜,不是餵奶就是換尿布,換衣服。劇團裡的濃郁情感,就表現在家人之間的相互扶持。

弘貿的小兒子雁兒,還不到一歲大,常常是大家忙著演戲,他突然就大便了…大家為他忙著找尿布,換尿布,前台扮戲,後台真實人生。

前台演戲,後台卻發生狀況了


戲班人生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歌仔戲在夜間表演結束,團員們要自行拆卸舞台佈景,將所有服裝、道具裝進鐵製的戲籠,再將箱籠搬上籠車,收工回家,常是深夜十二點多了。

劇團的每個人都要是萬能的,不管是化妝、演戲、「文武場」伴奏,或是舞台的搭景、拆景,接水電,每項工作都要會做。

二姐文君要演歌仔戲,也要當水電工



家裡男丁稀少,好幾噸重的籠車,文君已經開了二十多年,沿著台17線濱海公路,從台南到屏東,是戲班籠車最常跑的路線。

歌仔戲的演出都是為了酬謝神明,沿海的居民以討海為生,靠天吃飯,因此台17沿線的宮廟特別多,台灣民間最盛行的媽祖、王爺、五府千歲等信仰,幾乎是沿著台十七線而展開,也是戲班演出最多的地區。

台十七線是戲班籠車最常跑的路線



移動的戲台 就是他們的家

演出奔波辛苦,還常到偏鄉,出團都帶著鍋碗瓢盆,演到哪吃到哪,三餐就地取材,演出空檔時,常會看到「濃妝烤肉趴」。 戲台就像是他們移動的家,到遠地表演時,在後台搭起帳篷就能睡覺過夜,克難的生活,只有自家人彼此扶持共同度過,所以他們很樂觀,平常不必遊山玩水,因為演到哪玩到哪,當成去露營,孩子都帶在身邊,全家人一起出門,彼此相互照顧,演完戲還能一起回家,也算戲班生活中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