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第三集《噬夢人》X 科技藝術

作品介紹
長篇科幻小說《噬夢人》為伊格言生涯代表作,二十七萬字的豐厚內容展現了史詩般企圖心,作家充分發揮浩瀚無際的想像力和匠心獨具的創意,一手構築了兩百年後廿三世紀的未來世界光景;書中龐大的世界觀設定,結合了推理和諜報題材,在情節曲折的章節間處處安排著尋求解答的懸念,讀者宛若走進巨大迷宮,卻又能夠樂得享受其間遭遇的奇幻異象。

 

作家介紹 

本名鄭千慈,一九七七年生。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臺北醫學院醫學系肄業,淡江大學中文碩士。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等,並入選《台灣成長小說選》、《三城記:台北卷》、《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等選集。二OO三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甕中人》,接連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歐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並獲選台灣十大潛力人物。
二O一O年出版長篇後人類小說《噬夢人》,為該年度華文純文學小說賣座冠軍,入圍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並獲選《聯合文學》雜誌年度之書。歷年作品包括短篇小說《甕中人》、《拜訪糖果阿姨》、長篇小說《噬夢人》、《零地點》、詩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評論散文《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

 

 

【藝術家簡介】王伯宇,新媒體藝術家

王伯宇,資深互動設計師出身,現任科技藝術公司多媒體互動設計監製。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畢業,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

當若科技藝術公司創辦人,曾於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台北科技大學互動研究所、政治大學數位互動創作實驗室等校擔任業界講師。

歷年多媒體作品展出包括:玩藝數Digi-Art Play、台北當代美術館互動廣場、拉斯維加斯冷熱面─當代台灣錄像藝術受邀參展、日本長野第一屆國際錄像藝術節受邀參展、國立史前博物館台東原住民互動歌謠、花卉博覽會夢想館互動裝置、奇美集團凝視地球之美海報展互動裝置等。

創作理念
由新媒體藝術家王伯宇為《噬夢人》創作之VR虛擬實境作品,內容結合了視覺藝術、平面及影像攝製、程式設計、3D特效、互動設計等感應裝置,創造出迥異於時下VR遊戲產業的藝術內涵。與其寫實建模或鑿刻內文段落,王伯宇傳達的是《噬夢人》的意象層次,概念緊扣在夢境與自我認同;他運用抽象建模出球體狀的空間,將使用者完全包覆住。
當使用者一戴上頭戴式顯示器,就猶如踏入一灰階的、片斷的、折疊的,重複反覆的異度空間,如夢的場景呼應了小說構築的未來世界,透過把手裝置,彈指之間超越時空,模糊了真實和虛擬的界線,創造出令人沉浸的奇幻體驗感受。


【跟著文學去旅行】未來昔日

「血液。無色之血。實驗室青白色的光霧中,他凝視著自己暗紅色的生化人血液被水蛭之口器徐徐吸噬,攝入一透明之蛭體,而後散佈至其腔室之全身」
「褪色。彷彿眾多有形體之物盡皆沉落入空無。」

「一場暴政。一個沒有顏色的人。」


-伊格言《噬夢人》


你是否曾經好奇,西元廿三世紀,世界將是什麼模樣?作家伊格言提供了我們一些想像的方向,它可能有驚心危殆的通天高樓或冷冽無情的電眼監獄;或許保有艷麗多彩的印度新德里和蔚藍無瑕的台灣北海岸;還四處存在破落死寂的傳統街市到頹圮荒蕪的廢棄樂園等,《噬夢人》帶我們進行了一場刺激豐富的時空旅行!

借用了電影片名,本集文學之旅帶觀眾進行的,與其說是實景走訪,更貼切來說這是一場結合了精神及意識的想像之旅。誠如伊格言所說,我們的世界一直都處於新舊交雜的複合環境。所以儘管都更開發無止盡進行,所幸傳統街市樓房不在一朝一夕間變化消失,也因此我們幸運地走進荒廢的台北舊兒童樂園,在旋轉木馬前回憶童年往事;在傳統市場體會媽媽婆婆為全家採買的空氣氛圍;在廢棄工廠感受經濟起飛、廠工產能滿載的繁華年代。

事實上,這趟文學旅程在你我生活周遭就可以進行。比方與其到生鮮超市,我們不妨走入菜市場,欣賞鼎沸的人聲、繁複的擺置、冶豔的色調、食物的氣味以及濃厚的人情味;想一窺神秘的廢棄空間,我們從關心在地歷史建築開始,比方南港瓶蓋工廠、彰化扇形車庫、打狗英國領物館等,這些歷經蚊子館和活化轉型的過程中,至少保留下些許時代的軌跡。但不是每個舊屋舍和廠寮都那麼幸運,如何不讓有意義的歷史建築莫名燒毀或只剩下蓋商辦豪宅,你我都需要更多一點關心。


小編手記天網時代?

《噬夢人》有一個深奧神祕的題名和令人著迷的故事設定,實際閱讀浸淫其中,更覺得它的結構龐雜、世界觀浩瀚,著實是一部史詩般的科幻小說。書中多達二十七萬字的厚實內容及獨樹一幟的書寫創意,對讀者來說也像是進行了一場想像力的衝擊和冒險。因此,如何將虛構小說的未來世界實體化和視覺化,如何將本書的精神(夢境、自我認同等)貼切地傳達,對我們來說是一項難度頗高的挑戰。

從籌備到拍攝,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腦力激盪和嚴肅討論,無論是跨界藝術的形式到文學之旅的場景,有各種不同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會改變節目的呈現和風格,於是我們做出抉擇。當人們仍驚豔於隨處都是寶可夢的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體驗,我們思考,當傳統電視媒體碰上新媒體科技藝術,會是怎麼呈現呢?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作為藝術創作的載具,感受體驗因人而異;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從攝影鏡頭再現使用者經驗,觀眾同步作家的視角和旅程,在這樣多重的凝視角度,我們希望達到小說的氛圍意旨並想像科技藝術突破感官界限的無窮可能。於是我們聯合作家藝術家,一同完成這個邁入未來的任務,在數位時代裡留下一個印記。

其實日常生活中就是無所不能的科技滲透,雖然廣告說科技來自於人性,但有時不免思考科技與人性的各種可能關係發展,更或許,《噬夢人》描述的世界觀不用再等兩百年,在我們這個世代就能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