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rise Website Builder



第七集《迷宮書店》x 複合媒材藝術展演

作品介紹
羅智成一直是個深愛閱讀也極力提倡閱讀的人,他說:「在書裡書外不分的啟蒙時代,我常常一不留神就會掉進書中的世界。」《迷宮書店 》就是描寫進入書的世界,出不來的狀況。從《鶯鶯傳》到《紅樓夢》,從《浮士德》到《追憶似水年華》,李清照、小王子、魯迅……,這是一座文字砌成的迷宮,你身陷其中,與角色相遇對話,甚至忘了作者的存在,讓故事偏離了原先的設定。

作家介紹 

羅智成,一九五五年生,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

文字風格神秘而深邃,詩人林燿德稱之為「微宇宙的教皇」。著有:《畫冊》、《寶寶之書》、《夢中書房》、《諸子之書》、《迷宮書店》等書。
羅智成說:「讀者有主動性,但讀者不曉得,文字只是符號,讀者以自己的經驗翻成意義,讀者是翻譯者、參與的創作者、詮釋者,作者有設定的路徑,但萬一我進去,忘記作者的存在,根據在書裡的反應,發展出對故事的理解。」

 

 

【藝術家簡介】陳昭淵,詩人兼平面設計師

陳昭淵,1985年台灣出生,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畢業,從事平面設計、寫歌與展覽。喜歡討論人與人之間緊密與不可測的關係,撿拾易逝的事物,拼湊出互為文本的異質作品。著有:《對折再對折》、《3D透視》、《霧散不開》、《緩慢的影子》等書。

創作理念
陳昭淵說:「詩是想像裡的起點,不是想像力的結果,這一個創意會帶來下一個想像的發生。羅老師會的東西很多,我一定要想出一個東西來嚇嚇他,讓他有點驚喜。」
從羅智成的詩出發,陳昭淵將想像無限延伸,他費心設宴,將時間凍結於樹脂,並在石膏麵包中埋入恐龍,象徵寫作封存了意念,而閱讀的過程則如同考古,不斷挖掘知識。


【跟著文學去旅行】美夢成真的夢中書店

我翻開一本桀驁不馴的書
落地窗外的熱帶雨林便遮住眼前的風景
……
我翻開一本落落寡歡的書
薄霧便侵蝕了落地窗外溫帶的針葉林

  ──羅智成〈夢中書房〉
在沒落社區一個
屢被郵差錯過的門牌裡
幾百里長的各式書架以及
石舖、鑲木以及
泥濘的甬道

        ──羅智成〈夢中書店〉

 

導演:我需要一間很透亮的、窗外是森林的書房,還要一間很舊很舊的書店……
我:好的,我來找找。(OS:呃──最好是有這種地方啦!要不要發動畫?><)

明明是作家的「夢中」書店,卻一定要找到「真」的場景。

在我找了二、三十間書店後,還真讓我找到了!很透亮、窗外有森林的「好樣秘境」,跟很舊很舊的「莽葛拾遺」。好樣秘境位於陽明山上,是一間美麗的玻璃屋餐廳,陽光灑落或雨天聽雨都很合適。莽葛拾遺在捷運龍山寺附近,是一間百年老屋裡的二手書店,老屋老書加上老物,很有歷史氣息。

導演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哪天導演說要獅子跳火圈我也會找出來的。)

【小編手記】詩與夢的變體

閱讀是,一種將自己抽離現實世界的狀態,進入一本書像進入一個夢境,可以自由安全地冒險。

羅智成說:「夢跟自由有關,是一個可以揮灑理想的空間,我藉由詩與夢的主題,在作品中寄託理想的生活狀態。小時候接近自己的世界最好的方法是去書店,找一本書窩藏自己特有的世界。」

作者是造夢的人,讀者是解夢的人,作者設計了一個夢境,帶領讀者冒險,也許讀者會偏離作者的設定,解讀出另一番趣味。「文字只是符號,讀者以自己的經驗翻成意義,讀者是翻譯者,也是參與的創作者。」

原來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參與了創作。就如同昭淵所說的,自己開始寫東西,是因為聽歌,覺得某幾句歌詞如果修改了會更好,後來才開始寫詩。

陳昭淵說:「羅老師的文字就像是鑰匙與邀請,讓我到另一個新的世界裡,用新的眼睛去看待各種東西。」

文學從作者的想像出發,然後變成文字,經過藝術家的解讀,變成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呈現,再讓作家去欣賞體會,這是造夢與解夢的美好迴圈。

羅老師很跨界,他寫詩、畫畫、攝影、自己設計書封,對劇場也有涉略。要找一個也很跨界的人來跟他對談才有趣啊!然後我們找到了昭淵,昭淵寫詩、寫歌、畫畫、設計書封,還會翻模。

對兩人來說,跨媒材創作都是想像力的產物,是夢的變體與詩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