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立言傅鏡暉李惠仁張力劉維開邵銘煌劉必榮徐仲秋連惠幸
王立本翟永華

黑立言
卡內基大中華區執行長

我的祖父、父親與叔叔都是空軍軍官,叔叔還是F-100的飛行員。小時候最愛聽的故事,就是我爸爸說他小時候在家裡後院,目睹當時中國與日本戰鬥機在空中纏鬥、日軍飛機被擊落,他們一群人去看飛機墜毀的殘骸的經過,當時心裡想:好可惜、我都看不到。

後來迷上了做模型,最喜歡的模型飛機就是飛虎隊的P40,因為這是唯一有青天白日國徽的模型機,也開始對飛虎隊的故事感興趣。有一天,我奶奶告訴我,她其實在抗戰時就在桂林的機場旁開過一家「勝利餐廳」,來光顧的常客都援華作戰的美國飛行員,點荷包蛋、Bacon等西式早餐,因為我奶奶念過燕京大學、能跟他們用英語聊天,生意蒸蒸日上。奶奶在70年前就當過餐廳老闆,真是新時代女企業家的典範啊!很可惜餐廳後來被日軍轟炸機炸毀了。

我非常推薦大家觀看由公視用心製作的「飛虎傳奇」,不只是因為這群美國飛行員跟我家特別有淵源,而是可以認識這群深具冒險精神、又能力超強的美國年輕人,如何踏上一個未知的國度,一起抵抗敵人的精采歷史。尤其是陳納德將軍由於觀念創新、不被祖國接受、因懷才不遇而來到中國協助國府建立空軍、領導美國空軍志願隊的經過,或許可以給企業領導人帶來重要啟發,更願意重用跟自己意見不同、甚至比自己更能幹的人才。

傅鏡暉
知名部落客,全球防衛雜誌特約撰述

抗戰是中國人廿世紀的大災難,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那個世代的巨大苦難不能被歷史遺忘。

當時中國自身的力量無法對抗日本軍閥,侵略者囂張的氣燄讓人民看不到痛苦的盡頭,中國迫切需要國際的援助。

一位失意的美國中年飛行軍官陳納德,因緣際會來到陌生的遠東,從擔任中國空軍的顧問開始,展開了他傳奇的故事。

陳納德不但訓練中國空軍飛行員,1941年還回美國招募了「美國志願大隊」(AVG)來華助戰。美國飛行員們為了提振士氣,在駕駛的P-40戰機的機首漆上了鯊魚嘴圖案,讓飛機看起來威猛。然而雲南當地的農民不知那是鯊魚,以為那是飛老虎,這支勇敢善戰的美國人部隊就被暱稱為「飛虎隊」。

不久之後,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讓原本表面保持中立的美國對日本宣戰,「飛虎隊」立刻被解散納編到美軍裡面,先是成立「駐華航空特遣隊」後來又改編成「第14航空軍」,再有與中國空軍合組的「中美混合團」。不管組織與番號如何變更,這支航空部隊都是以陳納德為首,一直傳承著「飛虎隊」的奮戰精神。

時至今日,他們的故事漸漸被淡忘。幸有公視製作了「飛虎傳奇」系列節目共四集,讓大眾回顧那段艱苦的歲月裡,一群熱血的美國人如何遠渡重洋來幫助中國人。他們又是如何從一支小部隊開始,克服種種困難、以寡擊眾,最後終於贏得中國戰場的制空權,在航空史上留下傳奇的一頁。

李惠仁
紀錄片導演

1993年,我在仁愛路空軍總司令部當兵,恰巧遇到「中美混合飛虎五大隊」的隊員來台訪問。當時,我被部隊長官指派用影像記錄這些長者,同時為他們製作一段紀錄影片。影片一開始,我是這樣寫的: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flying is free and great,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fly for justice.

在過往的七十餘年,我們對「飛虎隊」的瞭解是片面的,教科書裡面只見蔣宋美齡、陳納德與陳香梅,至於美、中、日、俄的國際利益關係,則是隻字未提。殘缺的史料,不同的詮釋,說明我為什麼寫下這一段話。

《飛虎傳奇》就像是四片我們未曾見過的拼圖殘段,它讓我們看見另一個不同的視角。

張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2009 年的雙十節,我在美國德州的Midland城機場參觀一項航空展。竟然在展示的飛機中發現一架仿製的抗戰時期飛虎隊P-40戰機,鯊魚頭、躍起的飛虎圖案,和青天白日國徽,一樣不少。這架飛機還不時配合節目需要,飛上天空,作對戰或俯衝的表演。主持人興奮地向全場觀眾介紹飛虎隊是戰時美國援助外國、對抗侵略的一頁光榮歷史。對於飛虎隊我們並不陌生,也能從一些書籍或影片中有所認識。「飛虎傳奇」一片,則是更為謹慎地考證和用心地製作,來還原他們的歷史。全片雖然以陳納德的事蹟為敘述主軸,但也能看出中國空軍在戰時艱困的環境之中,前仆後繼地迎戰敵人。透過珍貴的紀錄片、老照片、當事人的訪問,以及遺址的憑弔,重現了中國空軍健兒與蘇聯、美國志願航空隊員,攜手合作力圖掌握中國的天空。飛虎隊的組成,其實歷經了不少波折,飛行員和機組人員願意來華作戰,或是因為本身具有冒險精神,或是有意爭取高薪,但在前往異國的戰場時,不免也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感觸。本片從人性的觀點敘述這段故事,讓我們更能體會歷史的真實感。

劉維開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飛虎傳奇」是敘述抗戰期間由一批美國退伍飛行員組成的空軍部隊,與中華民國空軍並肩對日作戰的故事。
這支空軍部隊正式的名稱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成立於1941年8月,1942年7月改編為駐華航空特遣隊,1943年3月擴編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但是不論那個時期,人們習稱為「飛虎隊」,他們所駕駛飛機,機首繪製的鯊魚頭,成為許多人對於抗戰記憶的一部分。
飛虎隊的創立者陳納德,是一位在美國本土不得志的飛行軍官,1937年6月,盧溝橋事變前來到中華民國,因緣際會,投入中國對日抗戰的行列,在傑出的領導,以及蔣中正的信任下,創造了個人事業的顛峰,成就了外國人士在中國的一頁傳奇。
「飛虎傳奇」是一部四集的歷史紀錄片,在工作團隊努力下,透過歷史影像的再現,以及學者專家、飛行員家屬的訪談,展開對這個傳奇故事的探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陳述美國飛行員來華助戰的同時,也揭開了一段受冷戰影響,塵封已久的蘇聯空軍協助中華民國空軍對日作戰故事。
明年是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看過這部紀錄片,可以讓我們對於那個戰爭的年代以及屬於那個年代的那些事,有更多、更清楚的理解。

邵銘煌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專任副教授

古語有云:「德不孤,必有鄰」。中華民國抗日戰爭,以弱擊強,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八年,終獲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外援。
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外來帝國主義侵略最早、犧牲也最慘重的國家。當世界各國大都保持中立時,中國已經得到國際民間友好團體之道義支持,提供各類物資援助。美國退役校官陳納德受延攬來華協助發展中國空軍,並網羅一批志願飛行員到中國,有效保衛領空,反擊日本空軍的猛烈轟炸,締造空前的空戰佳績,「飛虎隊」威名因而遠播。他們的奉獻,廣泛獲得中國人民的友誼,歷久彌新。
本紀錄片真實呈現抗戰期間中美合作力抗日軍空襲反敗為勝的光榮一面。從古今交錯的珍貴影像和中美親歷者訪談中,不僅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人性的善良,而且更加深刻體會到國家必須振作圖強的重要,甚至反思戰爭的殘酷。片中鋪排數則飛虎隊員勇敢作戰而殉命異鄉的故事,特別令人感動。作為抗戰史紀錄片的一環,將會是很有益的教材,值得觀賞,並加以傳播。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飛虎隊是個傳奇。一個德州牛仔的空中冒險,一個苦難的中國為他提供了舞台,還成就了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話。這些元素的聚合,讓飛虎隊的故事充滿了可以想像的畫面,也讓這個大時代的故事得以代代相傳。飛虎之前沒有飛虎,飛虎之後也不會再有飛虎。

回到政治的現實面,飛虎隊的故事又是鑲嵌在國際與國內政治的架構之中。飛虎隊是外國傭兵,為什麼美國人來華助戰,要以傭兵的姿態出現?美國和日本在珍珠港之前是甚麼關係? 羅斯福總統如何與國會的中立法相抗衡? 陳納德在中國是甚麼身分? 他和蔣宋美齡的關係,又為什麼讓史迪威妒忌? 這些政治上的經緯,為飛虎隊的故事提供了現實的框架。

公共電視這四集的飛虎隊故事,完整呈現了飛虎隊的傳奇,無論是看故事還是看政治,都不能輕易錯過。

徐仲秋
大是文化總編輯

我不記得二二八公園裡面有過陳納德將軍的遺像,我記得的是陳將軍的夫人陳香梅女士和她當年就堪稱相當誇張的化妝。小時候看電影《筧橋英烈傳》,為空戰英雄流淚,這一兩年看日本作家百田尚樹《永遠的0》,我想到的是《捍衛戰士》耍帥的阿湯哥,在我好萊塢式的想像裡,戰鬥機飛行員都很帥。
《飛虎傳奇》這部紀錄片打開了我的眼界,原來陳納德將軍不只是偉大的戰鬥機飛行員,更是偉大的領導者、戰略家:他把他在美國空軍不被重視的戰鬥機優勢理論帶到中國,在適當的時間出擊,讓自己的母國終於認識到他的厲害,而讓他證明自己能耐的日本敵機原來就是「永遠的0」啊,而且,這是鐵打的史實,而不是虛構的熱血故事-感謝這部紀錄片,讓我兒時記憶中的英雄人物重現眼前,還讓我知道,原來他是這樣一位堅持自己想法而且抓住時機創造歷史的英雄。

連惠幸  
民視新聞國際中心副主任

雖然從事新聞業,我和大部分台灣觀眾一樣 ,對陳納德將軍與飛虎隊的故事其實只是一知半解。而公視這次推出的飛虎傳奇,就第一集來看,是足以滿足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的觀眾。影片並沒有浪費時間去談陳納德比較個人的背景,而是從他的軍事生涯切入,對他為什麼前往中國,也就是他在美國空軍懷才不遇的狀況,有一個簡潔又切中重點的解說。同時影片也配合時間續,說明了中日兩國空戰的形勢優劣。不過對我這樣一個台灣五年級生來說,其中最陌生、也最令人好奇的部份,其實是蘇聯志願航空隊的存在;因為受限於國府遷台後的反共立場,中國和蘇聯的恩恩怨怨在台灣並不是那麼受到關注,但就歷史而言,這當然也是不容抹滅的重要一頁。

王立本
二戰歷史學者,本片歷史顧問 (現職為臺科大助理教授。長期以來關注中國近代史之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目前為止人類所從事過,規模最大,破壞力最強,影響也最深遠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歐亞非與大洋洲等廣大的地區皆為戰場,參戰國家也莫不拼出全力,為了各種不同的目標而努力。而亞州戰場方面,中美兩國為了未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而攜手與日本帝國展開漫長而艱苦的戰鬥。中美兩國當然各有其不同的戰略考量與國家目標,所以在珍珠港事變以後兩國表面上通力合作,然而實際上卻在各種問題上針鋒相對,關係可說外弛而內張。

但是,姑且不談兩國高層的各種歧見,中美兩國的健兒依然在中國本土、中南半島、印緬等廣大的地區,不論是天空或者地面上與日軍展開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戰。而最早加入中國戰場,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就是由陳納德所率領的傳奇空中武力─飛虎隊。飛虎隊後來被擴編為美國陸軍航空兵第十四航空隊,與抗戰後期在廢墟中重建的中國空軍率先發起了反攻,搶回了中國上空的制空權,挽救了無數可能遭受戰火轟炸而喪生的無辜生命。這其中,除了戰鬥之外,中美空軍在參天的(喜馬拉雅山)駝峰上空建構了全世界第一條空中補給線以支撐中國戰爭的存續,更堪稱二戰中的經典奇蹟!

本片由公共電視與大陸方面合作製播,本人能參與其中,深感榮幸之至。歷史的目的在於知興替,在21世紀的今天中美兩國都是左右國際情勢的重要國家,而70年前兩國共同抵抗侵略的歷史,相信可以給兩國人民與政府一定的啟發,中美兩國當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為世界和平與人類的福址而努力。』

翟永華
台灣飛虎研究協會會長

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的中國部隊長,是由國內選派具有作戰經驗的年長飛行員,送到印度接收戰並接受訓練。此作戰單位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中國隊員,全都是到美國接受完整的美式飛行訓練。不論訓練飛行時數、飛行技術及使用的飛機,皆非國內自行訓練的飛行人員能相比。美方的部隊長級的人物中,有很多則是抗戰初期就來華作戰「飛虎隊」美志願隊AVG,飛虎隊解散後留下的人員,作戰經驗豐富,了解中國民情的老隊員。混合聯隊可以說是飛虎隊作戰精神之延續。

「中美聯隊」之所以在能夠成功,我們看起來有幾個因素:第一、就是通訊指揮的系統和情報系統的完善,對中美聯隊的幫助是非常的大。第二、飛行人員作戰的自主性強,這樣才能完全發揮戰力。

在戰場上,中隊長可以根據情報自行請求任務。此事在早期中國空軍是做不到的,一切的軍事行動都必須由上級指派,而非由下級單位決定。因此我們在整個的軍事行動上很靈活,人員犧牲少戰果豐碩,隊上的士氣非常高昂。

如今抗戰勝利六十餘年過去了,正如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謝。」當年二十多歲活力十足的中美戰友們,當年每個人都有過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他們度過了那一段動亂、戰爭、死亡、冷戰…等不同的時期,直到現在和平的年代。如今大都默默無聲的走入歷史之中,健在者都以是白髮蒼蒼行動不便的老人。現在的年輕一輩還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了解這段歷史,「飛虎傳奇」紀錄片將對觀眾喚起這段歷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