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到宜蘭,清甜微辛的三星蔥,滿口初春的新鮮感與生命力,蔥更是傳統咬春不可或缺的要角;三月到金門,肥碩的石蚵配鮮嫩韭菜,是最澎湃的蚵仔煎春盤;四月澎湖臭肉鮭腥香滿溢,路數不同,卻都訴說著春日的美好。
五月是空心菜的季節,馬祖的脆勁與宜蘭礁溪的溫柔口感,各有所好,但同樣清爽宜人;六月小琉球的愛文芒果,渾圓多汁又性感,大大滿足旅人夏日的奔放渴望;七月暑氣如潮,來碗絲瓜麵線或米苔目配仙草凍,一下肚保證暑氣全消。
八月龍眼當令,台南東山的香醇龍眼乾讓吳寶春的酒釀桂圓麵包名揚世界,不可不試;九月秋風起,大閘蟹此時最是鮮嫩肥美,一碗陳年紹興酒配蟹黃,化開入秋的瑟肅寂涼;接著寒露霜降如約而來,到新竹試試米粉與柿餅,甘甜爽口,忍不住感恩九降風的恩賜。
子月大雪,卻是台灣氣候最宜人的時刻,到苗栗銅鑼沏壺菊茶,獨飲或與三五好友共酌,遠眺田園美景,定能引發思古幽情;臘月冬至,別忘了雲林口湖的烏魚子之約,細火烤出外脆內軟、柔而不膩的口感,是下酒的絕配...
一年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從字面上的解釋「立」有著開始的意思,春則有蠢動之意,表示萬物開始有了生氣。新的一年就和《台灣食堂》一起,感受節氣的變換,就從立春開始... More...
節氣,就是一個月的開始,每個月第二個節氣叫做中氣,就是月過半的意思。二十四節氣共八個以季節名外,其餘十六個中有四個是反映大自然生態現象。驚蟄是指春雷響起... More...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您知道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時令嗎?潤餅和清明節又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關聯?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More...
「立」是開始,「夏」是大的意思,「立夏」代表著春天播種、種植的作物長大了。「立夏」預告夏天來了,在台灣傳統上有著「入夏補老父」這樣一個說法。在過去的... More...
芒種指的是有芒的作物開始成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適當時節。稻麥於此時皆已吐穗結實,長出細芒,故稱芒種。歲時進入芒種,道地的夏天也就真的來了,這個時節最讓人... More...
六月到了,我們即將步入夏天最後兩個節氣,也是一年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傳統上小暑開始,人們最好伏居,別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注意飲食,避免中暑或因高溫引起的其他... More...
大暑過後,夏去秋來,秋季開始,以立秋為準。進入立秋時節,美麗的忘憂草(金針花)現身花東縱谷。同時這個節氣還是龍眼的盛產期。傳統上一般相信吃了龍眼會官運亨通... More...
請想像在秋天的清晨時分,走在戶外您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著許多露珠,多麼詩情畫意,也提醒我們白露節氣已經到來。這時正是小米收割的季節,以往每當小米收割之後... More...
寒露此時已屆深秋,天氣轉冷,早晚所接觸到的霧氣和露水,感覺寒意沁心。此時農夫開始準備種植耐寒的植物,其中最適合的作物就是「寒露麥」。在台灣,麥子的種植可追朔... More...
配合節氣飲食是中國人養生的智慧與傳統。秋去冬來,冬日自立冬開端,作物已收割貯藏,農事告終,而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氣候寒冷,不過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此時雖已... More...
大雪天氣更加寒冷,此時在中國北方此時已是大雪紛飛,路面積雪。得天獨厚的台灣不僅不下雪,更有老天的恩賜烏魚在大雪這個節氣游進台灣海峽避寒。早在荷蘭時期就有... More...
小寒時天氣已相當寒冷,雖已進入嚴冬但尚未到達最冷的時候。太陽漸向北移,北半球的白晝逐漸增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中醫論「天人相應」,冬至... More...
和台灣食堂一起跨越這一整年的美食歷險,您是否還是意猶未盡?是否對先人的智慧節氣有了更深一層認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老夫子就說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