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首頁關於公視網路會員贊助公視公視商城教育資源岩花館公開資訊討論區節目表網站地圖RSS
 
資料來源:漢字樹-廖文豪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複製或轉載
 
── 四通的道路。甲骨文及金文在描繪四通的道路。

 中間為主幹道,左右各有一條分岔道路。引申為垂直或水平的排列、通往,常用詞行列、排行、行走、運行等。



── 船的象形字。




── 船舶(,舟)沿(,)著河道而行。

 殷商人擅長航海,每天沿著河流進出港口的船舶必然不少。甲骨文、金文及篆體都未出現「船」,而後來,為什麼普遍以「船」代替「舟」呢?這可能是因為「船」更能表達出船運發達及商港的功能吧。



── 雙腳立定在(,亢)船(,舟)上掌舵的人。

 航行時,必須雙腳立定以保持平衡,才能行駛得平穩。相關用詞如航行、航海等。



── 船(,舟)內「存放糧食的房間」(,倉)。

 大船來運輸糧食的記載,在漢朝時便有。此大船像一座活動穀倉一般,能將大量糧食供應到有需要的地方。漢字「艙」在漢朝尚未出現,是宋朝以後所造的字,引申為船上可置放貨物或旅人的房間,相關用詞如船艙、貨艙、客艙等。《漢書》:「以大船載食糧下。」《史記》:「鑿渠運糧。」



── 車的象形字。中間有平台,兩側有車輪的交通工具。







── 把車子「加」()在「馬」()上就可以乘坐了。

 駕的本義是用馬拉車,如《詩經》:「駕彼四駱、載驟駸駸。」引申為騎乘交通工具,常用詞如駕駛、駕車、駕飛機、駕鶴西歸、騰雲駕霧等。



── 一個人(,大)在馬()背上快樂地歌唱(,可)。奇也是聲符。



── 用腳(,止)奔走(,夭)。

 「走」的引申義為步行、奔逃等,相關用詞如「走路」、「走味」等。由古字的構形及其字義可清楚看出「走」是由「夭」所衍生的,隸書為了簡化書寫將夭改成「土」。以「走」為義符所衍生的常用字有赴、赳、超、趁、趕、趟、趣、趨、起、趙、越等,因此這些字的意義都與「走路」有關,其中,「赳」是走起路來很雄壯威武的樣子;「赴」是前往的意思;「趣」同「趨」,是向前急走的意思;「超」與「越」意謂快速走到某人或物之前;而「趕」是快速跟上去;「趁」是把握機會走過去。



──「左腳」「右腳」輪流踏出去。

 步引申為行走、行走時左右腳之間的距離、做事的程序,相關用詞如步行、散步、步伐、步驟等。



── 兩隻「左腳」(,止)在「路」上(,彳)行走。

 古人以此來表示兩人同行,似乎象徵夫妻倆在遷徙的途中。「徙」引申為遷移,相關用詞如遷徙、徙居。古代的遷徙活動相當頻繁。商朝的國都不斷遷徙,直到盤更遷殷之後才穩定下來,而黃帝時期的戰亂及堯舜時期的洪水氾濫,人民遷徙的情況也很普遍。



── 捧著盛滿祭品的「豆器」(,豆)「攀登」(,癶)祭壇。

 古代祭壇都設在高處,建於明朝的北京天壇是全世界最大的古代祭壇,高九丈九尺。祭祀天帝時,祭祀者必須攀登石階而上。甲骨文與金文都是描寫一個人「雙手」捧著盛滿祭品的「豆」器「步上階梯」。篆體則將雙手省略,只保留「癶」及「豆」,但是仍有帶著鍋器往上走的意象。「登」引申為向上行走,相關用詞如登山、登高等。另外,「登」也有成熟的意涵,因為,成熟的穀物才能當做祭品,相關用詞如五穀豐登、五穀不登(語出孟子)。《爾雅•釋詁》:「登,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