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首頁關於公視網路會員贊助公視公視商城教育資源岩花館公開資訊討論區節目表網站地圖RSS
 
資料來源:漢字樹-廖文豪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複製或轉載
 
── 一件衣服。甲骨文及金文呈現出衣服的輪廓,有衣領與袖子。



── 織布機架(冂)上的一匹布。



──「手」持機杼牽引緯線以織布「巾」。



── 有文彩(,彡)的「衣」()服。引申為衣服的通稱,常用詞如衣衫、汗衫、襯衫、棉衫、運動衫等。「彡」也是聲符。



── 用「手」()將布或外衣攤開在「皮」()表上。引申為搭在上面、攤開,常用詞如披風、披麻戴孝、披髮、披露等。



── 能將身體整個「包」()住的大「衣」()。

 袍是古代的連身外衣,不分上衣下裳。袍的相關用詞如長袍馬褂、戰袍、睡袍等。《詩經》有一段描寫秦國兩位生死與共的軍中同袍,詩中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怎能說你沒有衣服穿呢?我的長袍可以與你共用啊!)」由此詩可見得,古代長袍算是相當寬大的,否則如何能讓兩人共用呢?



── 緣露出許多植物纖維(冄)的草「衣」()。
 草衣、草帽、草鞋是古代的喪服,稱為「衰衣」。春秋時期的晏子為父親守喪時,身披衰衣(草衣)、穿草鞋、住茅草屋、睡草席、草枕,此記載於《左傳》:「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當然草衣並不好穿,周朝貴族所穿的「衰衣」(或喪服),改成以粗麻布剪裁而成,沒有滾邊,毛纖維裸露。藉此來表達對死者的哀戚之情。這種習俗至今依然流傳,守喪者所持的棒子稱為「衰杖」,俗稱哭喪棒,所帶的帽子稱為「衰冠」。喪家以麻布剪裁後,簡單幾針手縫之後,就完成一件「衰衣」,完全沒有滾邊,麻線纖維完全裸露。衰,本義是守喪時的服裝,由於守喪者身形特別憔悴,故引申為老、弱,相關用詞如衰老、衰弱、衰運等。



── 草(,艸)做的「衰」()衣。古代雨衣。



── 毛皮大衣。裘的甲骨文是一件毛皮大衣,金文及篆體改成「衣、求」的合體字,表示一隻「手」從「毛皮大衣」裡伸出來。



── 使「衣」服()能「穩妥地套進」(,)他人身上。

 裁縫師傅製作一套衣服,必先為客戶量身,然後依照尺寸剪布製衣。唯有如此,客戶才能穿得合身。裁的本義是量身製作衣服,引申為剪去多餘的、合宜地製作、合宜地處置,相關用詞如裁衣、裁縫、裁判、裁決等。



── 被輕「蔑」()踐踏的「衣」()物。

 如何形容穿在腳底的襪子呢?它既然被踩在腳底,任人踐踏,那就賦予它一個輕賤的形容符號「蔑」吧!中國人似乎習慣以輕賤方式稱呼穿在腳底的襪子,如臭襪子、老太婆的裹腳布等。《釋名》:「襪,末也,在脚末也。」



── 以「纏頭巾」(,冃)包頭,只露出「眼睛」(,目)。

 冒是帽的古字,如《漢書》:「衣黃襜褕,著黃冒(帽)。」古人以長巾包頭當作帽子的習俗從商朝就已存在,河南殷墟遺址裡有一個頭戴「高巾帽」的玉人雕像,就是以長巾纏在頭上當作帽子。古籍中不乏以長巾纏繞作帽子的記載,如《後漢書》:「童男冒(帽)青巾。」《釋名》說:「帽,冒也。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宋朝流行「東坡巾」,相傳是蘇東坡將方巾折疊成四方形的帽子戴在頭上,一時蔚為風行,又稱「烏角巾」。 是一條長巾纏頭的象形字,生長在北方的古人用長巾纏頭以抵擋風沙及寒冷,甚至只露出一雙眼睛,因此,金文 及篆體 在纏頭巾底下添加「目」。《禮記》說:「冒者何也?所以掩形也。」也就是說,纏頭巾可以用來遮掩人的面貌,「冒」因此引申出遮蓋、假冒的意涵,如《呂氏春秋》:「冒缶而鼓之(以皮革等物覆蓋在陶罐上當鼓敲)。」《尉繚子》:「馬冒其目也(以長巾遮蓋馬眼)。」其他相關用詞如冒名、冒充、冒牌等。



──「白」()色桑蠶絲所製成的布「巾」()。

 帛是古代的高級布疋,現代人稱為絲綢。帛是用蠶絲製作的,古人種桑養蠶,再抽絲製帛,因此,《史記》說:「繭出取帛絮。」《孟子》又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由於,桑蠶所吐的絲,其色澤多屬白色略帶透明,少部分是白中帶黃或黃色,故帛的甲骨文以「白、巾」來描寫,代表「白」色純淨的的布「巾」。帛是能保暖的布,適合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穿,《禮記》說:「七十非帛不暖。」在古代,帛有多種用途,它是貴重財,可以用來代替錢幣,如《禮記》:「開府庫,出幣帛。」帛還可以用來書寫,如《墨子》:「書其事於竹帛。」《史記》:「劉季乃書帛射城上。」



── 價值似「金」()的「絲綢」(,帛)。

 古人將白色絲綢稱為帛,染成彩色的絲綢則稱為錦,晉《拾遺記》:「染五色絲,織以爲錦。」錦與繡都是五彩的絲織品,前者是用紡織機織成的,而後者是採用針線刺繡的,即所謂「織錦刺繡」。「錦」因價格昂貴似「金」而得名,《釋名》說:「錦,金也。其價如金,故字从金帛。」因此,錦常與黃金搭配作為高貴的進貢禮品。漢朝大使前往西域諸國就是以黃金錦繡作為賀禮,並藉此打通絲路。《漢書》記載:「漢使者持黃金錦繡行賜諸國。」《史記》:「黃金千溢,錦繡千純。」錦可做成各種用具,如錦衣、錦旗、錦囊、錦被等。「錦」是古代最複雜的織物,就考古證據而言,由1982年湖北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舞人動物錦」所顯示彩色花紋來看,戰國時期的織造技術已是相當進步,而同批出土的其他錦繡,也都是織工精細,其上的色澤及花紋都甚為華麗,真是名符其實的「錦上添花」。



──從木棉「樹」上(,木)採摘可織成「白布」(,帛)的棉絮。

 中國遲至隋唐以後才出現「棉」字,不過當時是指木棉樹的棉,而非棉花田的棉,如唐李商隱的詩句「幾夜瘴花開木棉。」木棉樹開花結果後,等到果實迸裂,棉絮就隨風飄飛,古代居住在華南一帶的人民便採來織布。宋朝以後,棉花開始引進,因生產成本低且經濟價值高,就漸漸取代了絲、麻的地位。



── 許多條細小的繩子。在構字裡,絲主要是代表細絲線或絲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