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和美:國土規劃紊亂-「客廳即工廠」的遺留夢靨?

彰化是台灣的糧倉,也是台灣農地污染面積最高的地方,尤其彰化和美更是排名第一,從1990年代開始,彰化和美總擺脫不了農地污染的惡名,當年政策踏錯了一步,土地卻難以回復。

1970年代,政府為了鼓勵家庭代工、擴大外銷,喊出「客廳即工廠、屋頂即農場」的政策口號,雖然當時的產業大多是以手工性質為主的代工產品,但土地使用區位規劃不明的政策導向,卻也間接導致有污染疑慮的相關產業,在鄉村農舍崛起發展,欠缺污染防制設備的地下工廠日漸增多。

在彰化和美地區,除了紡織業,雨傘製造,還有其他金屬加工業,有些地下工廠比鄰於民眾房舍、糧倉農地與灌溉溝渠,多年來主管機關無能無力取締遏止、民眾環境意識不彰,早在1986年底完成的「台灣地區土壤重金屬含量調查總報告」其實已經發出警訊,卻一直到2000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通過、2002年完成全國319公頃農地的污染調查及個案農地污染陳情查證之後,各地環保局依法公告各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大家才赫然驚覺我們原來已經享用了多年重金屬米飯。

遭受重金屬污染的農地,經過簡易的翻土整治工作之後,農民原以為農地可以就此回復生機,然而在2006年,卻又發現部分稻榖仍然含有超標重金屬鎘,顯示以翻土稀釋整治,使土壤重金屬含量低於法定標準的作法,並無法治本,在無奈之餘,更有許多農民因此不再耕作,填平農地蓋設廠房出租,於是更多鐵皮廠房錯落於田間,今年又再度發現4.5公頃農地鉻、銅等重金屬超標,彰化和美農地的污染夢靨從未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