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看不見的那本帳

我們熟悉的電費單,裡面有哪些東西沒有計算到呢?

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只有上面的金額嗎?

你知道一度電多少錢嗎?

我們每用一度電付出的價格,包含了用電所需的燃料、電廠折舊、運轉維護等等,這些是用電的內部成本;但還有許多外部成本像是空污、輻射污染、健康影響、社會衝擊等等,是沒有被計算到的部分,如果這些都計算進去,真實的電價恐怕不止如此。

台電在核一、核二廠規劃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場,但是露天存放的設計,讓當地居民與地方政府深感憂慮,目前原能會已要求台電將乾式貯存改為室內存放,還需要七八年的時間重新設計興建,成本也將增加。

台灣低階核廢料總共存放於五處:

分別是蘭嶼貯存場、核一、二、三廠以及核能研究所,共計22萬桶。

1982年到1996年,蘭嶼接收了台灣10萬桶低階核廢料,多年來存放環境不當,爆發輻射外洩疑慮,引發達悟族人不滿,希望盡速把核廢料遷出蘭嶼。台電原本應於2016年提出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報告,但最終處置場址的難產,讓遷場計畫難以執行。

2017年台電改提在無人島設置集中式貯存設施,並未公佈候選場址,而被傳出可能設址的縣市都紛紛表達強烈反對,經濟部則回應沒有收到台電可能候選場址的報告,短期內核廢料仍是燙手山芋,需要更多社會溝通,處理成本難以計算。

燃煤的真實成本?

除了核電,另一項台灣仰賴的重要發電來源--燃煤,

提供穩定又便宜的電力,但是空污造成的健康危害、

溫室效應等等,是長久以來沒計算進去的成本 。

中部地區受到地形限制,空污不易擴散,又被台中火力發電廠、六輕等大排放源包圍,只要一入秋,空污經常是危險的紫爆等級,中部居民多次走上街頭遊行,表達抗議。

電力開發導致區域發展的不平等、社會抗爭等等,這些社經損失,也從未被納入。 2015年時,全國一年總支出的電費約達6000億元,如果把現有的環境外部成本都全算入,電價應該要高一倍左右,大約5-6元。

資料來源:台大風險政策中心

目前許多用電的外部成本沒有計入,台灣和其他國家的電價相比,住宅用電排名倒數第三,工業用電排名倒數第八。

根據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若將 排碳、空污等外部成本算入,台灣一年用在化石燃料補貼的成本就高達一兆元台幣,占GDP的5.43%,高於鄰近亞洲國家,日本3.2%、香港3.1%、韓國4.7%、新加坡2.5% ,顯示我們的外部成本一直都未能真實反映在電價上。

要如何真實反映電價?

關心能源的民間社團發起連署,呼籲政府移除所有化石燃料的補貼,轉向支持再生能源的發展,也開始敦促企業研擬投資策略時應採用內部碳價格(Internal Carbon Price),目前已有七家業者採用此措施,台積電與中鋼則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加入。

能源不只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有限且逐漸匱乏的物資。政府一方面要確保貧窮者基本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過度消耗能源與電力的用戶,應該負擔更多成本,引導產業轉型,建立真正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