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這條路

璀璨光亮,過去全都依靠傳統能源,未來要如何走上能源轉型的路….

政府提出2025年的能源願景,其中天然氣要提升到50%,在再生能源還無法成為發電主力之前,天然氣將是最關鍵的發電來源。


※ 點擊圖片可切換台灣電力結構

台灣的天然氣98%倚靠進口,經過冷凍程序,以零下162度的液態天然氣(LNG)型態用船來運輸,卸料之後,必須要氣化,才能以管線方式輸送到各用戶端,氣化過程需要使用大量海水,因此接收站都建置在海邊。

全台12座燃氣電廠,藉著全台兩百多公里的海管、陸管輸送各地,形成一條能源動脈。

目前天然氣的需求量一年1400萬公噸,為因應持續增加的燃氣需求,天然氣接收站與儲存設施必須擴充而陸續引發不少爭議,像是中油第三接收站的選址與藻礁生態的衝突。

2025年再生能源從 2% 20% 的挑戰

太陽光電和風力將會是再生能源的主要電力!

其中農地種電的議題引發爭議,如果妥善規劃,大面積的光電板未必無法與農業生產有共生共存的可能性,地方政府除了嚴格稽查,也要整合各種專業,才能讓農業結合光電有正向的發展。

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公佈的全球20個離岸風機潛力場址中,台灣就占了16個,其中大部份位在彰化外海,離岸風機在漁民權益、生態衝擊和產業鏈的在地化等等,還有著諸多挑戰。

太陽能、風力發電因為不穩定,過去一直被認為不能當作基載的電力,其實結合蓄電設備和調控設施,串聯起微型電網,還是有機會成為基載電源。

地熱 2025年 目標 200MW

同樣乾淨環保的地熱發電能夠24小時穩定供應,是可以作為基載電力的再生能源。台灣位在太平洋火環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學者預估台灣地熱有32GW的潛能。目前受限於法規限制、鑽探資料分散、資金籌募等問題,開發進度緩慢,急需政府大力推動。

台灣地熱發展現況

  • 宜蘭清水地熱廠曾在1981-1993年發電,因管線結垢而關廠,工研院近年找出應對之道,50KW實驗電廠運作順利,宜蘭縣政府在2017年7月與廠商簽約,規劃發展1MW的地熱電廠。

  • 大屯火山群的金山區四磺子坪,工研院2017年5月完成一口深度1300公尺的鑽探井,地質資料尚不完整。

  • 台電公司將於2017年9月在綠島鑽探兩口探勘井,期待未來以地熱發電供應綠島地區用電。

  • 計畫在宜蘭利澤地區設置101MW的蘭陽地熱電廠,已於2017年4月通過環評,尚未動工。

廢棄物及生質能2025年目標 813MW

沼氣,經過脫硫就可以進到發電機燃燒發電,發酵後剩下的物體,再脫水成為幾乎沒有臭味的沼渣,源源不絕的沼氣,主要成分跟天然氣一樣都是甲烷,是畜牧廢水的產物。

其實,不同的地區,擁有不同的資源:不管是風力、太陽能、水力、地熱、生質能,因應每個地區的特性,找出適合地方發展的再生能源,建立多元而分散型的電力,是未來再生能源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