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圖片可切換台灣電力結構
想達到20GW,地面型太陽光電面積需求要3萬公頃比台北市還大,台北市福德坑成為首座裝設太陽光電的掩埋場。
在行政院的最新規劃中,南部嚴重的地層下陷區域、滯洪池、受污染的土地等等也都是設置目標。
荒廢多年的高雄永安鹽灘地,隱藏著不可忽視的生態價值,大面積的架設光電板,引發候鳥與能源的爭議。
所有再生能源中,風電發展腳步最快,全台陸域風機幾乎已達到飽和。
設置地點若選址不當,產生的噪音和安全疑慮影響當地居民生活,成為另類公害。
近幾年居民抗爭風機手段激烈,加上陸域風機想要找到新場址不易,多半已朝向離岸發展。
同樣乾淨環保的地熱發電能夠24小時穩定供應,是可以作為基載電力的再生能源。台灣位在太平洋火環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學者預估台灣地熱有32GW的潛能。目前受限於法規限制、鑽探資料分散、資金籌募等問題,開發進度緩慢,急需政府大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