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電從這裡來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發電廠,電力自主翻轉能源未來。

為什麼要走上公民電廠

能源轉型不只是用再生能源替代核電廠或燃煤電廠,每個公民都意識到,自己作為能源使用者,該盡的責任,個人也能是發電的一環,強調能源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減少長途運輸以及電網負荷及損耗。在台灣,這樣的公民運動正在發酵....

太陽光電是最容易被公民電廠應用的發電方式,這幾年一人一千瓦、綠聚人圀、陽光伏特家等社會企業與主婦聯盟綠電合作社,都是集結公民力量推動能源轉型的案例。

在屋頂架設小型太陽光電板會遇到的阻力:

1. 建築相關規範,鐵皮屋頂不能裝設。
2. 行政程序繁瑣冗長,降低民眾意願。
3. 大樓屋頂架設,難取得所有住戶同意。

台灣農村充沛的水力,滋養了大地,也成為新興能源的來源,小水力發電依水圳能量設計發展微型水力發電設備機組,將水圳可產生的動能完全發揮,搭配小型直流發電機,配合蓄電池儲存電流來提供照明設備,目前台灣也開始準備推動小水力發電。

推動能源民主、參與、分散式能源是國際趨勢,公民電廠或是電力合作社,區域型的小型發電在各國逐漸蔚成潮流。

日本近年大力推展中小水力發電,岐阜縣石徹白村自組合作社經營電力公司,除了自用,還可賣電用來活化休耕土地;而三重縣的多氣町堅持不賣電,把水車的發電用在社區事務、活絡村莊,讓能源跟生活有了更緊密的結合。

和台灣同樣,仰賴能源進口的夏威夷,能源大多仰賴進口,和台灣一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他們運用風力 、地熱、太陽能,因地制宜地推動各種小型電力發展,設定目標2045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

丹麥政府大力獎助國民,裝設太陽能光電板,民間投資風力 合作社來穩定再生能源的供電,另外也有氫能社區等多元的能源供應形式,交叉支援,目標是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

小型的生質沼氣電廠,在德國相當盛行,這種分散型的區域電廠 ,在地擷取、在地使用,發電量雖然不大,但可滿足小區域供電自給自足。 在德國有47%的再生能源是由公民和公民團體投資,超過800個綠能合作社分散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