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游崩塌地的第一顆沙落下,濁水溪就沒有清澈過。

濁水溪流經脆弱的地質帶,當上游的板岩、頁岩,一一碎裂,大量的土沙落入河中,夾帶著豐沛水量一起展開旅行,在每個河川轉彎處,都還能看到土石堆積的痕跡。

沙石並未停歇腳步,繼續隨著河水奔流,日益堆積的沙土,在下游形成沖積扇平原,良田就此誕生。這些沙,又隨著水圳進入廣闊的農田,帶著養分留在農田裡,就像農人割捨不下的土地情感。

在高灘地,農人貪慕著濁水溪帶來的沙,醞釀出西瓜的甜美。但大水一來,這些辛勞就有可能化為烏有,沙子終究還是注定要漂移。

過去,大量隨著河而流動的沙子,流到海洋,堆積成臺灣最大的沙洲-外傘頂洲,現在外傘頂洲逐漸變小,因為濁水溪的沙被攔截了。大型攔沙設施的興建,阻斷了沙源,這是第一道的障礙。接著在出海口,六輕工業區的堤防,又把沙子再度阻擋下來,於是往下流動的沙子越來越少,工程的進駐,不只改變了河流樣貌,也改變沙子形塑的世界。

工程,攔阻了沙,也攔阻了水,日漸乾涸的濁水溪流域,沙塵席捲沿岸鄉鎮,失去水分的沙,成為隨風飛揚的沙塵暴,狂妄漫起風沙,而我們再也看不見濁水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