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 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

該時代任務 戰後國府遷臺,在極短的時間裡重新分配土地,穩定農村,鞏固政權。
當時單位 農復會
主題事件 以國家力量,由上至下,進行影響全臺灣農村的土地改革。
當代問題 在工業與農業的消長、小農體質、土地零碎化等當代樣態,務農如何過好生活,從谷底翻身?
當代單位 行政院農委會
本集核心 土地如何牽動一個國家、家族、甚至每一人民的命運?

二戰結束,在國共競爭唯一合法中國的歷史情境裡,一群來自中國、懷抱社會改革想像的地政、農業官員,退守臺灣,他們以日本殖民時期培養的本土地政人員、精確調查的地籍資料為基礎,帶著美國經費與技術的支持,用『土地改革』重新塑造戰後的社會秩序與經濟結構。

短短十幾年間,臺灣從窮困的農業社會,轉型成富強的工業國家,締造了臺灣經濟奇蹟基石,更穩定了國府在此的政權,翻轉許多人的命運。但,七十年後的今日,這些政策又留給當代人什麼樣的影響?



戰後,地政局局長沈時可從日本考察土地改革後,隨即推動『地籍總歸戶』,動員上萬公務員,將全省地權統計徹查

2017年夏,嘉義朴子,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劉志偉與地政事務所登記課課長陳麗香,調閱所內從日本時期以來保留下的土地登記簿

2019年秋,政大研究室,學者徐世榮翻閱土地改革史料,希望用研究文獻為一群因政策被犧牲的人們發聲

2019年秋,政大研究室,戰後國府遷台,隨即用這些土地改革的條例與文宣,全面治理臺灣農村,穩定其政權

2020年夏,臺灣米倉的臺東池上,池上米在眾農民的努力下,已建立優質品牌,找到屬於池上米的市場定位

2020年夏,青農魏瑞廷單打獨鬥,建立自己的池上米品牌,外銷國際,然而田地分散,讓他得四處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