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 台灣製造的美援時期

該時代任務 戰後,美援會的財經與工業技術官員,利用美援快速恢復當時破敗的經濟,奠定臺灣現代工業的基礎。
當時單位 美援會
主題事件 美援除了物資建設,更為台灣政府帶來計畫管理方法,奠定台灣建設基礎,種下了台灣製造的代工基因。
當代問題 中美貿易戰下的台灣機會
當代單位 行政院國發會
本集核心 在美中貿易戰下,本集梳理有代工DNA的『臺灣製造』,與美援之間緊密的關係,七十年後,臺灣站在兩強間,貿易戰對『臺灣製造』是危機還是轉機?

二戰結束,美蘇冷戰的背景下,國府退守臺灣,一群由於掌握美援分配權力而崛起的財經官員,以美國為師,撰寫經建計畫,爭取美援,建設臺灣,在動盪中,創造出新的臺式經濟模式。

臺灣從此在美國的支持下,走向出口貿易蓬勃、經濟急速成長的道路,『台灣製造』孵育起每個台灣人的美夢,但也在世界局勢轉變下,漸漸破碎...

這七十年來,臺灣與美國之間的愛憎情仇,究竟帶給當代臺灣什麼樣的啟示?



美援時期是臺灣人共同的回憶,麵粉、棉花、黃豆,還有各項由美援出資的基礎建設,中橫公路、陽明山美軍宿舍群等,都可以看到美國對臺灣深遠的影響

2017年夏,桃園 RCA受汙染廠址,美援時期結束,大量的美國品牌來台灣設代工工廠,RCA帶著先進的設備和嶄新的工作福利來到臺灣,然而,幾年後爆發污染情事閉廠,訴訟持續,留給臺灣不小的傷害。

2017年秋,臺北,現為國發會所在的美援大樓。美援時期時任美援會專員的張鈞、美援會助理員的魯炳炎回到美援會的歷史場景(現為總統府旁的國發會),細數美援會和其長官的工作情景與記憶

2018年冬,臺北中山堂,美援時期時任專員的葉萬安、處員的孫震,談美援長官們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他們也承接這樣的精神繼續完成未完成的使命

2019年夏,彰化和美,紡織工廠。曾經繁榮的和美織仔,隨紡織等製造業西進中國,漸漸沒落,今日,這些廢棄工廠散落和美,令人不勝唏噓

2020年春,高雄港,美中貿易戰,以國際貿易出口為主的台灣製造將要如何面臨此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