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集
從標本看見大世界的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 亞里和標本製作師學習如何製作鳥的標本

  • ▲ 非常難得在菲律賓發現的三號四號五號椿象標本

  • ▲ 展示標本的目的是為了展示動物生前的姿態

  • ▲ 庫房抽屜裡的標本供學術研究之用

  • ▲ 獐頭鼠目的獐其實長得比較像山羌或是小鹿

  • ▲ 標本庫房裡有遮千奇百怪的各類標本

  • ▲ 精彩影音

全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館,都以蒐藏廣大的標本為使命。然而,蒐集大量的標本究竟有什麼用途,對自然史研究又代表什麼意義?這集的節目,我們要走訪全台灣蒐藏最多標本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一探究竟。

至109年年底為止,科博館已經蒐藏超過155萬件遍及動植物、地質、人類學…等等豐富標本。一般訪客最熟悉的,是展示區中各種栩栩如生,彷彿讓人置生野生世界的「展示標本」。不過,這些展示標本只是科博館標本蒐藏的一小部分,許多重要但又極少露面的標本,全都像寶藏一般被存放於蒐藏庫中。

成語「獐頭鼠頭」大家都聽過,但你知道「獐」曾經在台灣出現過嗎?在科博館的標本蒐藏中,科學家就從考古遺址出土的「獐」的骨骼標本,證明牠們曾在台灣大量棲息。因此,標本是科學家「眼見為憑」的重要自然物證。

標本的採集、製作與保存也是科博館研究人員的重要工作。他們上山下海甚至遠赴國外,為了保持標本訊息的完整,從採集階段就不容一點差錯。採集到標本之後,還得經過一連串的防腐、防蟲…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手續,最後才製作成精美的標本,呈現在觀眾面前。標本的世界既微小又巨大,更多讓人驚奇的內容都在這集節目裡,你千萬不能錯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