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集
傳遞情感的博物館:郵政博物館

  • ▲ 小兵、湘涵、亞里和參加一日郵集小朋友合影

  • ▲ 小兵體驗郵差先生到偏鄉送信

  • ▲ 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

  • ▲ 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

  • ▲ 主持人小兵、湘涵、亞里

  • ▲ 主持人湘涵、小兵、亞里參與一頁郵集活動

  • ▲ 主持人湘涵、亞里參觀中華郵政口罩倉庫

  • ▲ 精彩影音

有了e-mail、臉書、LINE之後,誰還在寄信呢?宅配、快遞服務,是否早已取代了郵局的業務呢?現代郵政對我們還有甚麼貢獻呢?事實上在疫情期間,一肩扛起全國口罩配送工作的是我國的郵政系統,振興經濟的三倍卷,中華郵政也是主要的配發單位。此外,在民間快遞不願送達的偏遠地區,郵差先生絕對是使命必達,因為讓全民享有平等的「郵權」,是郵政系統盡全力要保障的任務。

不過,「郵寄」的概念不是憑空而來,在古代,那是只有皇室才能享用的權利,古時候,郵政只用來傳遞軍令,或為楊貴妃奉上南方新採的荔枝。一般老百姓想要寄包裹或是信件,只能雇民間的鏢局,或利用飛鴿傳書,昂貴也沒保障。西方也有這樣的困擾,直到有「郵票之父」之稱的英國人羅蘭希爾,催生了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之後,有了低廉的郵資和「使用者付費」的郵寄制度,讓郵政系統普及起來,逐漸推行到全世界。

中國的第一枚郵票是清朝的「海關一次雲龍郵票」,而台灣則是從劉銘傳開始推動現代化郵政。涵蓋了各種主題,郵票的變化可謂社會變遷的紀錄。郵政博物館中藏有一百多萬枚世界各國的郵票,逛一次博物館可以看到從古至今郵驛制度的發展。

猜猜看郵寄的概念從哪一個朝代開始的?
你有聽過拉鋼索與坐木盆送信的嗎?
哪個國家竟然以郵票致富?

走一趟郵政博物館會滿足你對於郵票、郵政、集郵等所有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