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關渡國小
和台北關渡國小用獨木舟周遊天下



 台北市立關渡國民小學初創於民國十年,時稱臺北州北投公學校關渡分離教室,至民國十三年才正式遷入校舍現址。隨著社會與思想的開放,民主及多元的發展,民國85年開放全國中小學教科室由各校遴選後,關渡國小在當時校長的帶領下,積極推動學校本位教材的研發,在「台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中屢獲特優,足見關渡國小在本地化與創新上融合的新思維。

 因考量到地理位置與學校辦學理念,近年已於關渡國小內設立一「台北市國民小學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因臺灣四面環海,海洋是依存的環境,是文化建構的要素,是經濟發展的利基,惟受到傳統中原文化大陸思維的影響,過往之政策偏重「以陸看海」、「重陸輕海」,而非「海洋探險」、「與海共生」,缺乏海洋寬廣視野,因此加強對海洋的認知理解與關心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臺北市海洋教育之推展,為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於海洋環境、人文、與自然之關懷與尊重,讓學生親海、愛海、知海並珍惜海。

 目前在推廣海洋教育的架構大致分為:1.海洋休閒、2.海洋社會、3.海洋文化、4.海洋科學、5.海洋資源等五大項。其中關渡國小在休閒與文化的部分特別看重,因次近年特地延請知名「野放藝術家」大沐老師,在海洋教育課程中,將「海洋藝術」及「海洋休閒」做結合,在遊學課程中帶領同學製作手工獨木舟,並將獨木舟試航於河海之上,相當高層次的發揚了核心的海洋精神。藉由這樣的海洋休閒體驗活動,,導引至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並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維護海洋的生態平衡,覺察海洋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以及認識國家所處海洋環境與遠景,進而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心國家海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