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目
搬戲人生 第二季《台語新聞》年度節目企畫,延續前兩年的《技藝101》、《節氣好生活》的專案,2017年規劃《搬戲‧人生》節目,內容針對台灣傳統劇團的現狀與興衰,企畫13集紀實報導紀錄片。 2017年的《搬戲‧人生》,2018年1月播畢,有感於尚有許多台灣傳統劇團,未能介紹,新年度希望延續《搬戲‧人生》續集,尋找台灣地方戲曲生命力。 本節目希望透過一系列影像紀錄與訪問,紀錄目前台灣各地方,仍持續「搬戲」的中小型相關劇團的運作模式與故事,並探討當前傳統戲劇的困境與解決之道,讓台灣的傳統戲劇讓更多人理解,並繼續能延續其生命。 台灣傳統戲劇的種類,歷來分類不一;再加上時代的推移與劇種的興衰演變,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說法。 晚近台灣傳統戲劇的分類,大致可分為大戲、小戲與偶戲,大戲包括南管戲、九甲戲、亂彈戲、四平戲、歌仔戲、小戲包括車鼓弄、牛犁陣、桃花過渡、三腳採茶戲……等;偶戲包括布袋戲、皮影戲及傀儡戲。 目前台灣許多傳統戲劇都已近乎失傳,近十餘年來,由於本土文化漸受重視,台灣傳統戲曲在傳承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就學校戲劇教育來說,一般大學課程重點在於培養傳統戲劇欣賞觀眾,戲劇社團發展側重推廣工作;高中可以設立歌仔戲社團,並進行薪傳工作;而國民中學及小學則適合成立布袋戲社團,讓學生認識與學習布袋戲演出,已有不少學校設有布袋戲社團。 然而,就薪傳的永續性來說,普遍存在著幾大問題。除了新生代團員的缺乏外,編劇、導演、技術人員的欠缺,後場樂師也嚴重缺乏,都讓各劇團的發展形成巨大的斷層,搬戲人生2呈現相關問題,但也看見不少劇團從自身的力量守護傳統技藝並加入創新元素。 |
各集簡介

第一集
精緻歌仔戲濫觴
河洛傳唱台灣在地故事
5/19

第二集
蕭家班四代傳承
傳揚布袋戲口白藝術之美
5/26

第三集
吟頌優美南管傳奇
合和藝苑傳承不遺餘力
6/2

第四集
當傀儡戲遇上風獅爺
傀儡戲偶活靈活「線」
6/9

第五集
情境劇場跨界創新
尚和開拓歌仔戲新樣貌
6/16

第六集
光影閃爍影戲如夢
一家四口戲偶話古今
6/23

第七集
新錦珠分枝滿天下
傳承九甲戲備受肯定
6/30

第八集
傳承逾一甲子
明興閣能文能武掌金光
7/7

第九集
歌舞小戲流傳上百年 保安宮牛犁歌陣列無形資產
7/14

第十集
南投草屯耀眼明珠
家族傳承撐起一片天
7/21

第十一集
創新的葉傳統的根
真雲林閣掌中見乾坤
7/28

第十二集
北管戲在民間
竹塹戇子弟耕耘數十載
8/4

第十三集
蘭陽平原播種深耕
悟遠劇坊吟唱台灣人的戲
8/11

第十四集
傳承小西園技藝 葉勢宏再現傳統布袋戲風華
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