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孩子

文昌三十七歲、曉薇三十六歲時兩人結婚,這個年紀結婚,不算早,但也不算特立獨行,只是如果要實現兩人對家庭藍圖的規畫 --- 一個家要至少有個孩子,那的確要加緊腳步,沒想到這樣的努力,眨眼就過了七年,七年間嘗試了中醫養身建議、依照西醫的指示每天量體溫記錄,還經歷了幾次在懷孕初期就流產的傷痛。不忍心看到曉薇繼續受苦的文昌提議:「我們領養一個孩子吧!」

聽到提議後,曉薇問自己一個問題:「照顧孩子很辛苦,如果不是自己生的,我能全心全意愛他、照顧他嗎?」曉薇轉任輔導教師後,終於在她的工作中找到了答案:「如果這個一個禮拜見一次面的孩子,我都這麼在意他,掛念他過得好不好,那麼愛一個住在我們家的孩子又有什麼難?」

文昌四十五歲、曉薇四十四歲,兩人展開新手爸媽之路。長久以來的夢想成真,但養兒育女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恩恩第一次問:「媽媽我是不是妳生的?」

文昌和曉薇對於恩恩的身世從不避諱,親友們都知道他們領養了恩恩這件事實,從大人的言談之間,聽得似懂非懂的恩恩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是媽媽生的」,兩歲時第一次開口問曉薇:「媽媽我是不是從妳肚子生出來的?」曉薇和文昌也是那時候第一次正是對恩恩做身世告知,從此恩恩知道自己,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

母女衝突:恩恩的叛逆和曉薇的焦慮

身世告知之後,隨著恩恩越長大自我意識越強,性格上的特色也逐漸展現,在同學眼中:「愛生氣、愛漂亮」的恩恩,在媽媽眼中,像是上帝派來考驗她的測驗題,一邊擔心恩恩吃太少、睡太少,一邊還要「管教」她生活常規、態度、禮貌等大大小小的事,母女間的摩擦越是明顯。

文昌是孩子的大玩偶,曉薇的九十分戰友

工作非常忙碌的文昌,總是曉薇最佳支援的人選,沒有滿分的原因是,曉薇給恩恩的生活常規,在文昌這裡只剩下一半。

未來尋母也許是必經之路

人都有想要「找到自己是誰」的本能和需求,曉薇和文昌認為,如果有一天恩恩想和生母見面,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只是什麼時候才是最適合的見面時機呢?他們又真的能坦然面對嗎?(企編/李芮安)

主人的話



爸爸文昌:第一次看到恩恩,就像中了第一特獎,覺得怎麼會有那麼可愛的孩子,那種激動、心滿意足的心情到現在都還記得。

媽媽曉薇:她是祢給我的,她不是我的,我很感謝祢把她給我,讓我有這段經歷成為她的母親,但我也把她前面的道路交給祢。

寶貝恩恩:媽媽是全世界最壞的人,爸爸最好。但是我愛媽媽,媽媽也愛我。

來賓的話



王宏恩:自己很羨慕曉薇跟文昌兩個人互相的支持,我覺得很難得。看到他們彼此還是面對彼此,不會因為生活上的一些可能擾亂啊或什麼,影響到他們彼此結婚的那個初衷,我就覺得這個可能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