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八歲的呂映萱是一個即將升大學的高三自學生,當同年紀的學生,正水深火熱準備大考時,映萱卻為了不確定讀什麼科系而暫緩申請學校。從小她自學畫畫、自學創作歌曲,連人生方向也自己摸索。愛畫畫的她,因為和朋友辦了一本雜誌,深陷該申請唸美術系或設計系的兩難。 |
媽媽想把幸福加進孩子的童年
映萱的哥哥和弟弟也都是自學長大,媽媽憲平是三個自學孩子的重要推手。
由於憲平的母親早逝,父親又因工作關係在海外,她從小被孤單包圍,常一個人在家,開著電視入眠。這讓沒有任何教育背景的憲平,為了填補童年缺憾而讓孩子自學,「陪伴」是這家人的初衷。
![]() 媽媽帶著孩子們在家教育 |
人生方向也透過『自學』摸索
原本愛畫畫、立志唸美術系的映萱,今年和朋友創辦雜誌,這讓她發現自己也很喜歡團隊創作,因而展開許多認識藝術工作的計畫,包括:追蹤藝術家、打工、參加沙龍座談……等,她甚至決定先打工再升學。「不用上學」讓映萱可以不被學校進度或考試壓力限制,但離家打工,恐怕是媽媽始料未及的自學結果。自學長大的映萱,是怎麼發揮直覺,一點一滴地確認人生的方向?
![]() 『畫布太小我太高』映萱作畫抱怨沒錢買大的畫布 |
在家教育的養分與種種掙扎
映萱的父母並非從事教育工作,爸爸是安裝電話線的工程師,媽媽則全職帶著三個孩子自學,除了扮演「媽媽」的角色,同時也是孩子們的「老師」。
兄弟姐妹間也像「同學」般,媽媽常把弟弟交給映萱照顧。
然而,除了映萱選擇暫緩升學,哥哥乃源的自學過程,卻把自己關在房裡,逃避與媽媽溝通,爸爸乃新則是為了扛起一家五口的經濟,鮮少參與家庭活動…….,種種挑戰讓憲平好幾次落淚,卻也只敢向好友傾訴。這位亦師亦友的母親,該如何用多元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可能性?這家人如何在陪伴的質與量中取得平衡?
本集神秘嘉賓,有著與自學生完全相反求學經驗,讓男主人乃源也因而說出對孩子的種種擔憂,精彩交流,不容錯過!

映萱希望在去花蓮打工前,可以為每位家人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