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的呂映萱是一個即將升大學的高三自學生,當同年紀的學生,正水深火熱準備大考時,映萱卻為了不確定讀什麼科系而暫緩申請學校。從小她自學畫畫、自學創作歌曲,連人生方向也自己摸索。愛畫畫的她,因為和朋友辦了一本雜誌,深陷該申請唸美術系或設計系的兩難。

媽媽想把幸福加進孩子的童年

映萱的哥哥和弟弟也都是自學長大,媽媽憲平是三個自學孩子的重要推手。

由於憲平的母親早逝,父親又因工作關係在海外,她從小被孤單包圍,常一個人在家,開著電視入眠。這讓沒有任何教育背景的憲平,為了填補童年缺憾而讓孩子自學,「陪伴」是這家人的初衷。

媽媽帶著孩子們在家教育


人生方向也透過『自學』摸索

原本愛畫畫、立志唸美術系的映萱,今年和朋友創辦雜誌,這讓她發現自己也很喜歡團隊創作,因而展開許多認識藝術工作的計畫,包括:追蹤藝術家、打工、參加沙龍座談……等,她甚至決定先打工再升學。「不用上學」讓映萱可以不被學校進度或考試壓力限制,但離家打工,恐怕是媽媽始料未及的自學結果。自學長大的映萱,是怎麼發揮直覺,一點一滴地確認人生的方向?


『畫布太小我太高』映萱作畫抱怨沒錢買大的畫布


在家教育的養分與種種掙扎

映萱的父母並非從事教育工作,爸爸是安裝電話線的工程師,媽媽則全職帶著三個孩子自學,除了扮演「媽媽」的角色,同時也是孩子們的「老師」。

兄弟姐妹間也像「同學」般,媽媽常把弟弟交給映萱照顧。 然而,除了映萱選擇暫緩升學,哥哥乃源的自學過程,卻把自己關在房裡,逃避與媽媽溝通,爸爸乃新則是為了扛起一家五口的經濟,鮮少參與家庭活動…….,種種挑戰讓憲平好幾次落淚,卻也只敢向好友傾訴。這位亦師亦友的母親,該如何用多元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可能性?這家人如何在陪伴的質與量中取得平衡?

本集神秘嘉賓,有著與自學生完全相反求學經驗,讓男主人乃源也因而說出對孩子的種種擔憂,精彩交流,不容錯過!



映萱希望在去花蓮打工前,可以為每位家人畫畫


Introduction

Homeschooling stereotypes abound - homeschooled kids are unsociable, only intelligent and accomplished parents can homeschool, only wealthy families can afford to homeschool, the list goes on. Just like thousands of other kids in Taipei each year, 18-year-old Lu Ying-hsuan and her two brothers were homeschooled. However, despite limited resources, ordinary parents, and less-than-ideal living arrangements, Lu Ying-hsuan has grown into a well-rounded, gifted young woman who can write, draw, and sing. In this episode, we discover why Ying-hsuan's parents opted ou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how homeschool families are no strangers to teenage rebellion; and what creative mediums the talented Ying-hsuan employs to convey heartfelt feel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