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首頁關於公視網路會員贊助公視公視商城教育資源岩花館公開資訊討論區節目表網站地圖RSS

導演兼製片烏爾.施耐爾(Urs Schnell)現身說法
  瑞士及歐洲國家的人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消費了無以數計的雀巢公司產品,其中有許多難以立即辨識為雀巢所生產。「雀巢」的品牌名稱經常以非常小的字體顯示,甚至完全沒有標示出來。這豈是偶然?大名鼎鼎的雀巢有時反倒像是個不吭聲的巨人。

雀巢:全球第一的瓶裝水巨擘
  最近二十年來,雀巢公司在一個特定領域中獲得驚人成長:瓶裝水產銷事業。雀巢的瓶裝水業務無疑是個極佳案例,反映出這個全球最大的農業食品集團動用了什麼樣的專業資源,以獲取這項成功。1992年雀巢購併沛綠雅(Perrier)集團,一夕之間竄升為全球瓶裝水產業的龍頭。至今雀巢瓶裝水公司營業額已經增加不只一倍,2010年的數字為九十億九千五百萬萬瑞士法郎(約為新台幣287,010,000,000 ),同年的稅前利潤也高達六億六千九百萬瑞郎(約為新台幣20,818,000,000)。
(譯註:瑞郎兌台幣約為1:31)

瓶裝水:穩定成長的牟利事業
  2006年,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全球範圍內水資源供應所面臨的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很快發現雀巢公司透過瓶裝水的銷售實現極大的營業額,其數字之高令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很驚訝居然幾乎沒有任何媒體討論雀巢在這個業務領域的大舉成功。2007年,雀巢的瓶裝水銷售金額超過一百億瑞郎,這時媒體才終於稍微對這個巨大的全球集團加以著墨。很難想像一家公司光靠水居然就可以達到將近百億的營業額!在瑞士的公司企業中,即使將所有部門的營業額加總,也極少能夠達到這樣的天文數字。

 我馬上確定自己一定要設法知道更多關於雀巢如何經營瓶裝水事業的內幕。投入這個主題以後我很快看到美國及巴西出現的一些抗爭運動。這兩個國家的民眾在二十一世紀初葉組織起來,設法對抗雀巢在水資源方面的業務擴張。特別是在美國,以些小鎮及村莊的居民難以容忍雀巢在他們居住的地區以超低的成本——甚至完全免費——汲取水源,用卡車一車車運至生產廠,裝入寶特瓶後再拿到市場上販售,並從中賺取暴利。這些事況並未獲得歐洲媒體報導;歐洲民眾壓根兒也沒聽過美國人反對雀巢瓶裝水業務的事。

雀巢Pure Life:銷售給全世界的飲用水
 隨著我對雀巢瓶裝水事業的探討,我發現了一個過去我不曾聽過的瓶裝水品牌:Nestlé Pure Life——雀巢優活純淨水。這個品牌於1997年由雀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瓶裝水,是雀巢集團旗下最耀眼的產品之一。Pure Life在世界五大洲三十餘國生產,短短不到十年間,它就在許多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的開發中國家或貧窮國家成為安全飲用水的代名詞。然而Pure Life絕非免費供應;對這些國家的多數人民而言,它的價格高得令人無法承受。

研究訪查
 上述初步發現足以顯示本片主題牽涉層面之廣,也促使我尋求來自蘇黎世的記者雷斯.葛利格(Res Gehriger)協助訪查工作,並為本片擔任報導員。雷斯一口就答應下來。於是我們聯手展開DokLab GmbH製片公司於瑞士伯恩成立以來最大宗的拍片計畫。拍片工作把我們從雀巢設於瑞士沃韋(Vevey)的總部帶到美國東北部,然後我們又輾轉去到巴基斯坦。這個人口高達一億八千萬的國家是雀巢測試Pure Life瓶裝水的市場,也是雀巢進軍第三世界的跳板。自此以後雀巢瓶裝水攻佔了經濟正在起飛的開發中國家。我們在奈及利亞體會到非洲國家的景況。在奈國首都拉哥斯,飲水供應系統正在崩壞,雀巢及可口可樂看準這點,分別推出Pure Life及Eva(伊娃)瓶裝水,全力競逐飲用水市場的大餅。雀巢成為奈國股市中最受青睞的上市公司之一。

「藍洗」策略
 來自奧地利、長期擔任雀巢集團董事長的包必達(Peter Brabeck)承認該集團瓶裝水事業在政治層面上是個相當敏感的議題。雖然他勉強可以應付他為第三世界國家先前所做承諾跳票導致的爭議,美國方面出現的巨大阻力還是迫使他不得不做出因應。雀巢在美國這個該集團最重要市場上的業績經過多年的高度成長,於2008年首度出現衰退。雖然瓶裝水業者將這個結果大部歸咎於整體經濟環境的崩壞,但美國一些主要媒體認為那是風起雲湧的公民抗爭運動使然。一些草根團體激烈反對瓶裝水產業,提倡回歸自來水的使用,並大幅刺激消費者意識的提升。在經濟危機爆發以前,雀巢已經開始提出一些自圓其說的理論,設法為其瓶裝水業務提供說詞。這些理論由包必達一手策訂,論述邏輯幾乎無懈可擊,並且從一開始就全面肯定瓶裝水的重要性,它的影響力,以及它對雀巢整體業績可以做出的貢獻。包必達也很聰明地以極具說服力的措詞,將這個營業額以數十億計的敏感業務描述為進步、永續、政治正確的象徵。隨著這套理論的提出,雀巢位於日內瓦湖畔的總部開始進行改造,集團以一系列跨國子公司的姿態重新佈局,每個公司都擁有高度專業化的內部及外部公關部門。這些強大的公關機器負責分析所有與公司形象有關的風險,並設法將民眾的具體主張壓制到最小。包必達不光針對這些公關作業全面買單,當他從董事總經理職務轉任董事會主席一職時,更大舉將所謂「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進一步升級為雀巢專屬的經營哲學,並將其稱之為「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雖然雀巢完全拒絕與《鴨霸瓶裝水》的拍攝進行合作,我們相信本片依然極為成功地間接重構出雀巢公司的經營哲學內涵,那其實就是包必達個人打造的「藍洗」(Bluewashing)策略。所謂「藍洗」是要把一項公司業務背後的真正目的「洗滌乾淨」,只呈現產品光鮮亮麗的面貌。以瓶裝水而言,就是要設法將產品等同於健康、時尚,而且無論在社會或環境層面都能符合永續發展的要求。

歐洲的情況呢?
 為什麼美國民眾針對雀巢的抗爭運動與批評聲浪還沒有衝擊到歐洲各國,包括雀巢集團母國瑞士?原因有好幾個。首先,歐洲知名的瓶裝水主要是佛圖(Vittel)、沛綠雅(Perrier)、聖沛黎洛(San Pellegrino)等歷久不衰的傳統品牌,這些礦泉水分別都源自單一產地的單一水源,在經營產銷上沒有造成爭議。反觀在美國,雀巢於不同地方汲水,這些水源之間的距離經常非常遙遠。此外,雀巢在部分地方的所謂水源,其實是不顧一切向地下涵水層開挖的深井。在某些地方,雀巢還以用戶身分購買當地自來水,透過飲水供應系統予以汲取。雀巢在其工廠中將這些不同來源的水加以混合,經過裝瓶後以礦泉水或山泉水的名義銷售。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這些公司的做法更加明目張膽,他們的唯一供水來源是自來水,卻厚顏無恥地裝瓶販售賺取暴利。

結論
《鴨霸裝水》選擇處裡的是一個過去鮮有人知的主題——雀巢的瓶裝水事業。我們特別把焦點置於雀巢這個全球第一大農業食品集團,以及它在水這個敏感資源上的運作狀況。關於水資源這個整體議題,顯然有許多不同面向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無法忽視的角色。然而除非這些面向直接涉及我們處理的主題,否則我們刻意不予深入探討,因為本片題材本身已經太複雜,拍攝製作過程中甚至經常讓我們徹夜輾轉難眠。由於從頭到尾雀巢無論在瑞士或在全球各地其他我們希望與雀巢取得聯繫的地方(生產工廠、公司活動、各相關營業處…)完全不願意與我們配合,因此拍攝工作變得艱巨無比。除此之外,包必達對外發表的言論與雀巢公司的實際作為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矛盾。

 儘管遭遇那麼多困難,本片還是得以在風風雨雨中順利完成。我們深切期待看到它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與討論。

文∕烏爾.施耐爾
原文網址>>>


導演簡介
烏爾.施耐爾於1951年生於瑞士首都伯恩,1975年展開記者生涯。1983年,他與人合夥創辦私營電台 Radio Förderband。1991年他開始投入獨立電影製作,1993年起也以這個身分為瑞士的電視台拍片。2006年創辦DOKLAB GmbH(「紀錄片實驗室」)製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