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無家
Homeless Movie

劇情簡介
以一位銷售員來說,他是過於低調了。在台北熱鬧的公園路旁,一頭白髮的蔡其昌默默地坐在矮小的凳子上,身旁放著拐扙和裝滿雜誌的小推車。人來人往的街上,許多行人會在經過時快速地打量他,但會停下腳步認識他或與他買雜誌的卻是少數中的少數。蔡其昌年輕時大部分的時光都在台南的新町(舊稱)度過。他曾經是一位電影放映師,雙手實在地緊握大大的三十五釐米拷貝,熟練地將它安裝在放映機的片軸和齒輪上,雖然一部片得看上好幾十次,但他樂在其中。
新町是日殖民時期以來的紅燈區,曾經繁華一時,即使在民國五六十年代電影業也仍是蓬勃鼎盛,蔡其昌在這段當放映師的歲月中如魚得水,最好的時候,他還曾經在兩家戲院同時工作。而如同大部分的底片放映師,在台南的他隨著民國七十年代錄影帶崛起電影院衰退而被資遣。他在這之後轉換了好幾份工作:計程車司機、民歌駐唱歌手、交際舞老師……和一些你無法想像的工作,最後因為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感情關係,而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如今蔡其昌在台北車站捷運M8出口販賣「大誌」雜誌,行動不便的他笑稱自己常常得到醫院和護士約會。除了頻繁的醫院行程之外,他的生活和大多數你我一樣:工作、休閒,也會使用平板上網聽音樂。但隨著時間不斷地流逝,他的過往經歷和聲音漸漸地被城市的喧囂給呑沒⋯⋯
導演的話
無家者常常是不被理解的,大多數的人選擇忽視他們在騎樓或公園蜷縮的身體,更不用說是與他們交談。
透過一個無家者的自述,理解的可能性被開啟了,他們其實和大多數人一樣擁有獨特的生命歷程,這當中也摻雜了自己的愛恨情愁,而流落街頭的原因往往是突如其來變遷的環境造成的身心打擊,致使他們成為無法被生產與消費的社會所利用的個體。
和無家的遊民一樣,同為被汰換之物 ──「超八」曾是人們紀錄生活的工具(特別是家庭生活),亦曾是藝術工作者用來反省影像階級與霸權的工具。因此,它同時是私密的也是能動的。如今超八釐米被視為無用、無效、缺乏準確性之影像載具,或更確切的說大部份人實際上對它一無所知。
同樣是不被了解的,同樣是被產業與社會視為不可利用的,也正是我們想紀錄的,並非作為一種追憶或懷舊,而是作為一種反省當下的思考。
導演簡介
楊凱諺
成大建築系畢業(1997-2001)
世新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畢業
個人作品
1.【黑水】/ 劇情短片 41 mins
2011入圍第33屆金穗獎最佳學生劇情短片
2012入圍第9屆北京獨立影像展
2012入選2012青春彭湃影
2.【冥王星 Pluto】/ 實驗短片5mins
2009 入圍法國克萊蒙費宏VIDEOFORMES 國際錄像藝術與新媒體影展 最佳創作影帶競賽單元
2009 入圍歐洲媒體藝術節EMAF-Media Campus programme
2009 入圍第26屆卡塞爾紀錄片電影節
2009 入選金獅獎觀摩影片
黃燕燕
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畢業 (2006-2010)
個人作品
【Ether】 2011
Videoformes 法國錄像藝術展競賽單元 (Art Video et cultures Numeric Clermont-Ferrand)
小路映畫之迪兒蒙太奇實驗片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