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集內容

第 32 集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專輯


聚光燈下【在威尼斯創造自由空間】每兩年威尼斯會舉辦建築雙年展,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展覽,2018年的策展主題是「自由空間」,一共有71個建築團隊,台灣館則是由黃聲遠及田中央工作群代表參展。建築展都展些什麼呢?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今年「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瑞士館,將展場設計成白色、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居家空間,當你走進去後,產生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奇特空間體驗,但背後卻藏著當代住宅空間的深層問題。
聚光燈下【體現自然的建築】2008年以來,多數人的生活已經城市化,我們正在破壞摧毁這個地球,全世界的建築師正小心翼翼地對待這個脆弱的地球,也透由建築展解釋他們個別戰略的態度,在這脆弱的地球各處,進行如針灸般的工作。在今年主題「自由空間」裡,建築和自然是其中重要的議題。丹麥建築師Dorte Mandrup在展場中展出,她在氣候嚴峻的格陵蘭島所創造的「氣候研究中心」的模型,未來人們可以近距離關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保護的冰峽灣。201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RCR三位建築師,以「夢境與自然」為主題,傳達其尊重自然、地景的建築理念,它們認為景觀應做為建築的基礎,而非建築占領景觀。


在威尼斯創造的自由空間

每兩年威尼斯會舉辦建築雙年展,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展覽,2018年的策展主題是「自由空間」建築展都展些什麼呢?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今年「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瑞士館,將展場設計成白色、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居家空間,當你走進去後,會產生宛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奇特空間體驗,進而思考深沉的當代住宅空間問題,房地產開發商以便宜、標準化的方式生產,為什麼要這麼貴?得到特別提名的英國館,則是將展場清空,在古典的英國館建築旁搭起鷹架,在屋頂上創造一個公共空間,可以眺望威尼斯湖,討論英國脫歐等當代議題。德國館則是討論柏林圍牆拆除28年後的空間處理策略與問題,他們還到世界各地訪問住在邊界牆旁的民眾的聲音。本屆最特別的國家館為梵蒂岡館,策展人邀約十位建築師,在威尼斯聖喬治馬焦雷爾小島上,蓋了十座實體教堂,以自然的免費贈與來規畫建築,在自然中體現自由空間。當代建築正遭逢功能主義、商業行為、個人美學三大危機綁架,在「自由空間」裡,有些策展人對建築危機提出巨大問號,有些建築師們則以新的思維,修改創造建築的公共性、慷慨精神、民主空間、以及與歷史交融的文化傳承。


體現自然的建築

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自由空間」裡,建築和自然是其中重要的議題。
丹麥建築師Dorte Mandrup在展場中展出,她在氣候嚴峻的格陵蘭島所創造的「氣候研究中心」的模型,未來人們可以近距離關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保護的冰峽灣。2017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RCR三位建築師,以「夢境與自然」為主題,傳達其尊重自然、地景的建築理念,它們認為景觀應做為建築的基礎,而非建築占領景觀,也強調寧靜是非常重要的。Luis Barragán曾說過「任何建築作品的設計,若未考量到寧靜就是種錯誤」。另外,以新的思維、活化舊建築也是當代重要議題,今年銀獅獎的作品,三位比利時年輕建築師,利用增建透明的遮雨空間,把建築風格獨特、即將被拆除的古老精神病診所,改造成新舊結合的自由空間,展現出建築在未來更開放、活化的可能性。法國館的主策展人也傳達一個重要的概念,作為很好的建築師,不見得要蓋非常好的房子。在這個資源越來越有限的地球上,建築師應該去思考如何用有限的、非常小的資源去做出最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