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映影片:神殿
映後座談:主講人-柯金源導演 引言人-余國信房主
時間:7/29(三) 19:00~20:30
地點: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洪雅書房
「神殿」影片簡介: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7%A5%9E%E6%AE%BF/
主講人:柯金源導演
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1980年代開始以照片記錄台灣自然景貌,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美麗」是不夠的,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30多年的歷程;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8部環境紀錄片、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超過3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並先後入選國內外70餘個文學與影展等重要獎項 。
他的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追蹤與考據,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
引言人:余國信
「南台灣最活躍的社運書店」洪雅書房房主
播映影片:神殿
映後座談:主講人-柯金源導演 引言人-于立平製作人
時間:8/15(六) 14:30~16: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神殿」影片簡介: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7%A5%9E%E6%AE%BF/
講人:柯金源導演
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1980年代開始以照片記錄台灣自然景貌,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美麗」是不夠的,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30多年的歷程;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8部環境紀錄片、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超過3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並先後入選國內外70餘個文學與影展等重要獎項 。
他的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追蹤與考據,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更誠懇
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
引言人:于立平製作人
公共電視新聞部「我們的島」製作人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畢業,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採訪組環境記者,「我們的島」文字記者
「我們的島」節目得獎紀錄:
* 入圍 亞洲電視角 最佳雜誌性節目
* 入圍 電視金鐘獎 新聞節目獎
* 入圍 電視金鐘獎 文教資訊節目獎
* 入圍 卓越新聞獎 第一屆社會公器獎
* 得獎 卓越新聞獎 國際新聞報導 首獎
* 得獎 曾虛白新聞獎 電視報導類
播映影片:藝術很有事-《謝英俊,從部落而生的人民建築》(首映會)
映後座談:主講人-謝英俊建築師、陳冠宇導演、陳雅萍企劃
引言人-徐蘊康製作人
時間:8/22(六) 14:00~16:00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1樓 文心藝所
藝術很有事節目網站 https://insidethearts.pts.org.tw/
主講人:謝英俊建築師
多次參加國內外建築展,並且獲得許多獎項,包括美國柯里史東設計獎及國家文藝獎等等。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曾從事多年營造工作,再重回建築設計行列。多年的營造經歷使他思考當今建築產業化的特性,並萌生永續建築的想法。
引言人:徐蘊康製作人
政大新聞系、英國Sussex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為公共電視《藝術很有事》節目製作人。曾撰寫《台灣百年人物誌》、《以藝術之名:台灣視覺藝術》系列紀錄片,前者獲得2003年金鐘獎最佳文教資訊類節目獎,後者入圍2008年金鐘獎同名獎項,及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最佳視覺藝術展演。
播映影片:藝術很有事-《歷史建築》專輯
映後座談:與談人-何黛雯建築師、林雅萍建築師、曾建富(晴耕雨讀小書院共同創辦人)
引言人-徐蘊康製作人
時間:9/05(六) 14:30~16:30
地點:晴耕雨讀小書院
桃園市龍潭區福龍路二段169巷181弄30衖90號
活動報名:https://forms.gle/vyWFWzUM8D5x7Aco9
藝術很有事節目網站 https://insidethearts.pts.org.tw/
主講人簡介:
何黛雯建築師、林雅萍建築師
「一元聯合創研」共同創辦人。
相關報導:
http://www.mottimes.com/cht/interview_detail.php?serial=291
http://www.housearch.net/to/read?id=760
走進建築師何黛雯與林雅萍合作修復的歷史建築,往往能感受被一股熟悉的溫暖包覆著。「空間,其實是疊加了每個時代所留下來、你現在眼前所見的此時此刻。」修復眾人共同擁有的場所記憶,是林雅萍與何黛雯最在意的事。 藉由細緻而體貼的建築手法,她們參與修復的建築,如北市迪化街一段129號與桃園八德中正堂(現為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該遵古法整修之處一絲不苟。必須新增的空間則採可逆手法,好讓後代能決定去留。讓歷史建築能走向未來,其實也更加詮釋「再生」了。
引言人簡介:
徐蘊康製作人
政大新聞系、英國Sussex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為公共電視《藝術很有事》節目製作人。曾撰寫《台灣百年人物誌》、《以藝術之名:台灣視覺藝術》系列紀錄片,前者獲得2003年金鐘獎最佳文教資訊類節目獎,後者入圍2008年金鐘獎同名獎項,及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最佳視覺藝術展演。
藝術很有事-《王昭華與陳伯義的南方書寫》特映暨座談
與談人-王昭華、陳伯義
引言人-徐蘊康(節目製作人)
活動時間:11/21(六) 14:30~16:00
活動地點:三餘書店 (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
#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輕鬆觀影+對談
#參與活動請全程配戴口罩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E7wXHFEhvD9rd4Hc6
影片簡介:
影片1:【王昭華的台文吟唱路】
7'28" 被譽為「詩人歌手」的王昭華,以電影《 #大佛普拉斯》片尾曲〈#有無〉作詞人身分得到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肯定,出身屏東潮州,王昭華從小在母語家庭成長,台語對她來說,是記憶、是歸屬,也是她心靈的養分。1990年代她偶然在聽到林強的〈向前行〉,深受震撼,進而啟蒙了王昭華以台文書寫,用音樂說自己故事的創作路。
影片2:【陳伯義的地景凝視】 13'05"
攝影家陳伯義長期以地景形式,關注台灣遷村議題及地景變遷,繼《紅毛港遷村實錄》、《消失的海口沙漠》、《南鐵地下化》系列之後,從小在廟口長大的他,將地景攝影計畫轉向廟埕。
2019年起,他在五個縣市採集廟埕上的日常景象、信仰活動,並以廟埕廣場空間為固定構圖,將上千張拍攝的定格畫面,重新疊合在同一個廟埕廣場上,影像中大廟埕變成了大舞台,參與其中的人成為演員,宛如流動的劇場,有清晰、有虛幻、有場景、有人物彼此交錯,在虛實之間建構了台灣的集體記憶。
《藝術很有事》節目網頁:https://insidethearts.pts.org.tw/
《神殿》影片欣賞及柯金源導演座談
與談人-柯金源導演
引言人-于立平("我們的島"節目製作人)
活動時間:11/28(六) 14:00~16:00
活動地點:羅布森書蟲房 (台中市烏日區溪岸路8-3號)
#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輕鬆觀影+與大師對談
#參與活動請全程配戴口罩
活動報名:https://forms.gle/nJoTtABBYwyRLB2JA
「神殿」影片簡介 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7%A5%9E%E6%AE%BF/
「神殿」影片簡介
與談人:柯金源導演
今年度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生於台灣彰化伸港,1980年代開始以照片記錄台灣自然景貌,10年後他驚覺只拍攝「美麗」是不夠的,便開啟了台灣環境調查紀錄30多年的歷程;1998年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8部環境紀錄片、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超過30萬字的台灣田野調查檔案,並先後入選國內外70餘個文學與影展等重要獎項 。 他的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每一部影片皆經過長期的田野調查、追蹤與考據,不僅能在時間縱深裡看見環境的巨大變遷,更誠懇反思人與自然共處的現況。
引言人:于立平製作人
公共電視新聞部「我們的島」製作人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畢業,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採訪組環境記者,「我們的島」文字記者
「我們的島」節目得獎紀錄:
* 入圍 亞洲電視角 最佳雜誌性節目
* 入圍 電視金鐘獎 新聞節目獎
* 入圍 電視金鐘獎 文教資訊節目獎
* 入圍 卓越新聞獎 第一屆社會公器獎
* 得獎 卓越新聞獎 國際新聞報導 首獎
* 得獎 曾虛白新聞獎 電視報導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