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首頁關於公視網路會員贊助公視公視商城教育資源岩花館公開資訊討論區節目表網站地圖RSS

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參觀,大家絕對不會錯過的一件展品,就是「翠玉白菜」。

這件清代晚期的玉雕作品,據傳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嫁入宮廷的嫁妝,擺放在紫禁城永和宮。翠玉白菜沒有華麗的外貌、震懾的尺寸,一身青綠潔白、僅18.7公分高的迷你身材,卻成為當今國立故宮博物院最吸睛的人氣天后。
翠玉白菜廣受眾人喜愛,在於它平民可親的題材,以及栩栩如生的「巧雕」。翠玉白菜原本的翡翠玉材上有裂痕和斑塊,但是大自然以時間彩繪的色澤,加上工匠的慧眼獨具,將瑕疵轉化塑成寫實逼真的白菜,巧奪天工,令人回味再三。有人解讀,潔白的菜身和青綠的葉子,象徵瑾妃的身世清清白白,葉上的蝗蟲和螽斯,繁衍快速,寓意多子多孫。

除翠玉白菜之外,節目中也從另外兩件膾炙人口的巧雕—玉人與熊、五老圖玉山子,一窺古代匠師將玉材的缺陷瑕疵,轉化成創意無限的工藝作品。並從台灣藝術家的木雕、玉雕和蔬果插花的作品,看到翠玉白菜帶給現代創作者的靈感與養分。

若您曾親臨國立故宮博物院欣賞翠玉白菜,會看到它斜倚在木支架上。其實,原本在宮廷內,翠玉白菜是直挺挺栽種在琺瑯盆的靈芝裡作為觀賞的盆景擺設。在翠玉白菜與花盆分離八十年後,本集節目影片裡也讓它們再度合體,復刻歷史的珍貴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