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王小棣
「我認為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特質,在閱讀侯文詠『大醫院小醫師』的原著時,我就有這種深切而明顯的感動 ,我一向喜歡輕鬆、好笑的題材,基本上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家都能懂得故事,它很簡單,就是在描寫一批實習醫生的努力與痛苦,很適合放在八點檔,這就是我想拍它的原因。」

翻開籌攝「大醫院小醫師」期間所做的筆記,每一位醫師的形態就浮現眼前;年長嚴肅的、中年謹慎的、熱心活潑的、走路有風的……,當然還有眼睛裡閃著光的那些年輕醫師,他們大部份對「拍戲的」,都難以掩藏地表示質疑和不滿——為什麼你們每次拍醫生就是開賓士車?拍連續劇?幹什麼嘛?啊呀!我知道,你們都是男主角穿上白袍把手術燈推下來,然後就走出醫院去談情說愛,把醫院做一個「背景」就是了……

面對這些近乎責難的質疑,我總是習慣性地加以澄清辯解,說我們真的會努力拍得比較深入——但是!天啊!這何嘗容易啊?!

第一個去哪裡拍?我曾經在德國漢堡看過一個有關醫院劇集的攝影棚內的場景,佔地百坪以上,從接待處、門診、手術室(數間)、辦公室……及所有醫療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大片玻璃間,整體的顏色搭配都經過設計;當時我並不知道我將會拍一個接近的劇集,但也站在那個攝影棚內呆滯許久,現在當我們向自己、向醫師們信誓旦旦說要拍得深入時,又能去哪裡拍呢?

首先,當然是尺碼問題,候文詠寫的是大醫院,我們當然不能拍成小醫院,有幾間倒掉的私人醫院在改裝成飯店之前也曾慨然允諾,但都限於這個尺碼及美學問題無法合作;大醫院呢,幾乎一律是斷然拒絕。我們當然是了解他們維護醫療工作環境的立場,但是也不能不感慨,如果每一個專業單位都拒絕為整個社會的溝通做一點努力,那又怎麼能期待我們戲拍得好一點?國民能多懂一點呢?當然,我們終於能非常幸運地得到一些願意支持大眾文化工作的醫護人士的幫助,能夠真正仔細地來拍攝一些例行的及較深入的醫院工作(當然也要趁此感謝一下那些醫院「忍耐」我們,坐在走廊地上吃便當、在大廳裡打燈、堆服裝道具……以及各科醫師及護士們隨時接到我們各種粗淺可笑的問題,還有公關人員為我們協調各個部門時所忍受各種臉色的耐心),到後來,我們從平均每天睡眠不到四、五小時的辛苦工作中,所得到的小小獎品就是醫院、護士們的驚嘆說「你們這麼仔細啊?」「真的好像哦!」「嗯!這樣是正確的!」

沒錯!等二個大問題就是正確!不但因為原著者侯文詠本人是醫師,我們不能連累他,而且公視的嚴謹信譽和我們自己平常對戲劇節目中的愚昧與厭惡都鞭策我們小心再小心,求證再求證,但是,天啊!地啊!這真的是太困難、太磨人了!

我曾經要求一個飾演心臟外科總醫師的飾演者,把手術台上鋪巾的動作反覆練習到十分俐落,整天的手術室的戲就因為類似的原因嚴重延誤,收工回家時和疲憊至極的工作人員一起坐在車子裡,我開始自責反省:「誰看得懂那個鋪巾的小動作漂不漂亮呢?」

憑什麼讓大家累成這樣呢?有時候想起來自己都會懷疑我們是不是比較笨!曾經有一個簡單的把剛開完刀的病人推到加護病房、搬上另一張病床的動作,就花了兩個小時才完成(現場有加護病房護士監督),但就連這樣,還是不時會發現,這種包紮法可能有問題,那個救治程序有爭議……有時候真希望我當時沒看到侯文詠這本書……(雖然他每個星期天都來督導我們拍手術室)。

第三個問題,就接近醫師開不開賓士這種性質的問題了(結果我們劇裡的醫師真的有開賓士),誰來演才不誇張呢?誰來演才吸引人呢?當然影劇圈人才濟濟,也有大批的年輕人躍躍欲試,但是回到深入的問題,我最主要是關心誰能夠用心花時間去學打針、學抽血、學開會挨罵、學巡房、學醫師們的各種微不足道的小動作,然後才是那種煥發的年輕台灣小孩的光彩!(說真的,我已經太太太太不能忍受大家抬頭都看不到台灣巨星了,從電視到電影,我們近十幾年來可以說都是在做深度與外貌的戰鬥。)

究竟能不能找到能讓我們雙贏的演員呢?我們確定這組飾演五個實習醫師的男女演員之後,他們也到醫院去上課,也在劇場上課,從NG到手足失措到贏得現場眾人的掌聲,他們互相安慰鼓勵(對詞時,哪個人出錯,其他四個就圍毆),甚至會從別的現場趕回來,觀摩其他更資深演員的演出;現在在累積數月的辛若中,全體工作人員仍每天分享他們無窮無盡的精力,講笑話、惡作劇、送零食……希望播出時,他們能真正成為帶給觀眾歡樂與活力的小醫師……

昨天晚上在細雨紛霏中,搬了道具器材爬了一個沒有電梯的六層公寓到頂樓拍攝,凌晨一點半左右又搬下來,製作人叮囑我「明天下午兩點以前要寫好這篇東西」,我難掩苦色,但是心裡也還是忍不住要向您招呼一聲——我們流汗播種,希望能和您一起歡喜收成!「大醫院小醫師」一定要看哦!!

【編導小檔案】
王小棣,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祖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得美國德州三一大學碩士,之後進入舊金山大學學習電影。她領導的民心影視公司自1983年至今已經製作了兩百小時以上的戲劇節目,80小時以上的報導性節目,期間作品數度獲得金鐘獎作家製作、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等獎項。王小棣曾以「稻草人」(王童導演)獲得1987年金馬獎最佳編劇獎。「飛天」是王小棣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和1997喜劇作品「我的神經病」均入選多倫多、溫哥華、釜山、鹿特丹、新加坡等重要國際影展。1998年新作「魔法阿媽」,或台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及芝加哥影展最佳動畫獎。1999年以單元劇「九歲那年」為公視獲金鐘獎最佳導播獎。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00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服務電話:02-26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