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集介紹



 
 
   Share on Google+

第13集 台北(上集)


這一集我們要帶大家去旅行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卻又不一定很了解的~台北市! 1978年勝利803出廠的時候,台北市還沒有任何的高架道路,而今天的台北,從機場、捷運、各路公車、UBIKE、高架道路等,交通的便捷度,儼然穩居台灣之首!

不過對於這座建城已經有140年歷史的老城市,我們這一次要換個方式旅行,用懷舊的速度,帶大家重新認識這座城市!

台北位於台北盆地中央,是台灣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我們這集規劃從盆地北邊的大屯山出發由北往南穿越台北最核心以及最邊陲的地區,抵達台北南端的新店溪畔蟾蜍山聚落。

從大屯山出發後,我們沿著山路下滑,第一站來到了著名的溫泉鄉~北投。

北投是台灣出名的溫泉勝地,而位於大屯山麓的硫磺谷正是北投溫泉的源頭,在這裡可以看到典型的火山地形,還有免費的公共泡腳池,在冷颼颼的冬天裡,到這裡來泡泡腳、曬曬冬陽,真是從心都溫暖了起來,從大屯山到硫磺谷,雖然不過幾分鐘的路程,卻讓我們感受到台北不同的溫度!

很難想像北投除了溫泉,竟然還是台北市擁有最多古蹟建築的行政區,在這裡,我們認識了一位北投達人~燁子,燁子從事的行業很特別,他是專門畫導覽地圖的畫家,他住的三合院工作室裡,收藏了許多古老又稀奇的東西,有老北投的黑白照片、生活器具等等,透過他的收藏品,我們也對北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為了讓我們體驗當年北投人的生活文化,燁子特地帶我們去北投一家老字號旅館,邊聽那卡西邊品嘗五十年前在北投盛極一時的酒家菜。

那卡西一詞來自日文,那卡的意思是指像水流動一樣,走唱於北投各旅館、餐廳間的伴唱表演形式,為我們演唱那卡西的阿郎老師,今年已經60多歲了,17、8歲時便開始學彈唱那卡西,然後開始他的那卡西走唱生涯,全盛時期,走唱足跡包括北投、淡水、瑞芳等等,一路走來,見證著台灣那卡西文化的興衰和變遷。

離開北投,我們經過士林、圓山,逐漸進入台北的市中心,我們沿著中山北路往南走,來到位於中山區捷運雙連站附近的興城街。興城街是臺北市碩果僅存的「打鐵街」,民國五、六十年代是它的全盛時期,當時整條興城街連同周圍,都是五金零件、打鐵等專賣店,如今繁華褪色了,興城街顯得有點落寞,當年的打鐵店不是關閉,就是轉型為五金金屬訂製店或小型鐵工廠,不過還有一兩家打鐵店,依然堅守著打鐵老行業,令我們意外的是,我們在興城街上一家碩果僅存的打鐵店裡,遇到的打鐵師傅竟然是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而他留守這個老行業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喜歡打鐵這份工作的單純,沒想到在這個時代,在台北這樣的城市,我們還可以遇見這樣一位有趣的年輕人!

而同樣不受到台北繁華喧囂影響的,還有這麼一處隱藏在中山北路巷弄裡的蔡瑞月舞蹈社! 蔡瑞月舞蹈社位於喧囂的市中心,黑瓦木造的日式建築,安靜地立在一片綠色草地上,在四周都是大樓的市區裡,這裡顯得很特別。被譽為「台灣現代舞之母」的已故舞蹈家蔡瑞月, 1921年出生於臺南市,十六歲時到日本跟著舞蹈大師石井漠學跳舞,學成後回到台灣,並把現代舞的觀念帶回台灣,蔡瑞月老師從日本回國之後,與詩人雷石榆結婚,一九四九年雷石榆因為間諜罪被驅除出境,當時才剛生完孩子沒多久的蔡瑞月老師,也在白色恐怖下受到牽連,被關在綠島三年。不過即使身在獄中,她依然沒忘記跳舞,出獄後,她更大力的在台灣散播現代舞的種子,同時把她在獄中思念兒子的心情編成舞蹈,當信廷和安祖在蔡瑞月舞蹈社的老師指導下,跟著台灣民謠「春花望露」的背景音樂,學跳這段用蔡瑞月的故事所編成的舞作~傀儡上陣,兩人的思緒也跟著彷彿穿過時空,回到了當年蔡瑞月老師在獄中的時光! 跳完舞,安祖很好奇身為現代舞者的信廷,當初是怎麽開始學跳舞?而他的老師又是如何教看不見的他跳舞的呢?於是安祖便跟著信廷來到了信廷所屬的舞團~鳥與水舞集。

「鳥與水」是一支由視障、肢障和侏儒症的身障朋友所組成的舞團,是國內小有知名度的身障舞團,目前在文化大學教舞蹈的顏翠珍老師,是創立舞團的靈魂人物,當初因為想用舞蹈幫助身障朋友走出心理的陰霾而開始教他們跳舞,而這些團員也爭氣,他們看不到老師的舞蹈動作,就用摸的來學,少一隻手或少一隻腳跳舞,就單手單腳或用拐杖來跳,當他們在跳舞時,我們看不到他們身上的殘缺,因為他們臉上的笑容和汗水告訴我們「他們很開心」,他們用跳舞告訴台北,跳舞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除了跳舞,我們還要帶大家用摸的來認識不一樣的台北!

相信對很多老台北人來說,對於在228公園裡的台灣博物館應該不會太陌生,尤其是門口的兩頭金牛,應該是很多台北人小時候都曾和它們合照的記憶吧!

但是你知道逛博物館,如果不用看的,其實也可以用摸的嗎?台灣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專為視障朋友打造以博物館的建築美為主題,讓視障朋友也能透過用摸的方式來逛的無障礙博物館!想知道要怎麽用雙手來逛博物館嗎?

當然,我們不光要帶大家用摸的方式來認識台北,還要用聽的方式來認識台北!

在台北,到處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音樂,在台北,隨便抓個人問,很多都是外地來的。

來自台東卑南族的陳永龍,高中畢業就來到台北求學、打拼,因為閒著也是閒著,他不小心就考進了優人神鼓,退伍後,原本只想從事幕後音樂工作,卻無心插柳的擁有了歌手的身分,台北成了他的第二個家,他在台北唱著有家鄉味道的歌,他用音樂來寫下他的台北故事!

不同於永龍用音樂在記錄他的台北生活,來自英國的TOM ROOK,則選擇用鉛筆畫台北地圖,來記錄他的台北生活。

愛旅行的TOM,曾經去過巴黎、新加坡、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原本以為台北這樣的城市,他待個一兩年應該就會離開,沒想到如今四年過去了,TOM卻依然留在台北,而吸引他留在台北的原因,是那些隱藏在都市角落裡的老建築和老街道的歷史,他常常穿梭在台北的大街小巷裡,或是像台北邊陲的蟾蜍山聚落,細細地用鉛筆畫出台北的城市地圖,為了畫地圖,居住在台北的這四年來,TOM幾乎走遍了台北大大小小的老街道,近距離、遠距離、甚至站上建築的屋頂,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台北的老建築,尤其是那些有著故事和歷史的老建築,更是讓他深深迷戀,在這位年輕人身上,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老靈魂。

台北是一個可以摸的城市,當你用不同的感官去接觸它,你更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脈動!

台北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當你願意擁抱它,它會給你很多溫暖!

你還在等什麼?跟我們一起去感受台北的溫度和脈動吧!

設立:西元1875年
地理位置:北臺灣的臺北盆地中央
面積:約271.7997平方公里
人口:約270萬人
道路:約600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