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看今年的金曲獎,或許有發現一位自稱是「美國人」的花蓮阿美族人,他幽默的得獎感言,和他的創作一樣生動有趣。至今發行的三張專輯,皆取材自個人生活,且歌詞多數以母語創作,曲風多元豐富。最新的得獎作品《波里尼西亞》甚至遠赴西班牙,和當地樂手Isaac及馬達加斯加出身的音樂人Klinma合作,用音樂尋找自己文化的根源,串連和世界的關係。
這樣一位視野開闊的歌手,是自幼成長在台灣東海岸的偺荖‧加麓。小時候的偺荖,每天早晨望著他口中「美得嚇死人」的日出,看著太平洋的海平線,想像海的另一邊,有未知的世界正等著他;這是他夢想的起點,也是日後為自己取下藝名─查勞‧巴西瓦里的靈感,「巴西瓦里」便是邦查語「向東方」的意思。
偺荖六歲玩哥哥吉他、十一歲學打鼓、十六歲上台北做建築工。在一次聽了Tina Turner的演唱會之後,深受震撼,開始從事音響工程工作;多年後,展開個人的音樂創作,因參加歌唱比賽被角頭音樂發掘。2007製作製作第一張同名專輯《查勞.巴西瓦里》;2010年憑著第二章專輯《老老車》,獲得第21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2014推出年第三張專輯《波里尼西亞》,隔年獲第26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
想以音樂創作維生並不容易,已有家庭責任的偺荖,現在仍身兼三職,餐廳駐唱、板模工作和音響工程,都是他的收入來源。本集【公視藝文大道】特地邀請偺荖‧加麓,分享他踏實豐盛的獨立音樂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