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手記~他們在最青春的時候,遇見文學
 |
轉眼來到文學Face&Book第二季的最後一集,「青春的出口」就要收尾了,三十九集,三十九周,大概可以生一個小孩了。
這一季,我們參與了很多作家的成長故事,青春的困惑、熱情、憂傷、衝撞……,種種難題不一定能找到解答,但至少,可以在文學中探詢各種解釋。
那麼,現在的高中生在想什麼呢?他們如何在煩悶的唸書考試中舒展心志?如何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中伸出探索的觸角?如何觀察?如何表達?如何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如何讓自己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於是我們選擇拍攝本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主,以此作為窗口,窺看這群八年級後段班寫作者的所思所感。
本集籌備期間,「反課綱運動」如火如荼,有些大人對學生說:「別反了,等你上了大學就自由了。」多恰巧就是羅苡珊所寫的:「你可以盡情想像未來。捨棄悲傷與執著,忘卻治療過程的孤絕與痛苦吧。麻痺自己,為了美好未來將原先的自己無留戀地捨棄吧。因為一切哀愁都將在療程結束的那天終止。所以,閉上眼睛(這時,一位白袍女子輕輕將手覆在我的眼睛上)。撐下去,跨過去,用爬的也要爬過去啊。」(摘自〈患者〉)
然而接受「治療」後的未來,真是美好的嗎?看看被安排、被餵養,一路平順長大的大人們,有多少像蕭信維筆下的人物:「這麼多人都出走過了,只剩下他自己,他不斷陷在自己的矛盾裡,他問自己為什麼,卻在自己的夢裡得到答案:不為什麼,只是因為他不敢,而且他不敢讓別人知道他不敢。他不知道他自己是誰他需要追尋,卻又被攪攪擾擾的自己耽擱。畢竟是自己的夢啊,不去追尋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呢。你現在工作好薪水高,找個好女孩娶了,這一生也不算辜負了。快出去阿辭掉工作也無所謂,不看看著這個世界你還想幹嘛。你媽還等著抱孫子呢。」(摘自〈若蟲〉)
「你們這些小孩子什麼都不懂。」錯了。會這麼說的大人才真的什麼都不懂,他們那一雙雙清亮的雙眼看得可透澈了。於是游思綺說:「因此請不要再舉步向內/關於失溫我已知道太多/尺蠖爬行的間隙裡雨總是適時落下/我思索是否有另一種開始的方式/然而清晨我看見黯淡的日光/閃過灰色的窗口,我為此致歉/請不要再舉起微笑的燈籠。」(摘自〈道歉啟事〉)
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形塑自己的樣子。「在未曾造訪過的地方寫一封信/
等自己/用不為人知的命名法則/呼喚自己」(摘自 江采玲〈致謝函〉)
關於文學、關於青春,每一個句子都是解釋,每一個解釋都是出口。
PS得獎作品全文請參考:
羅苡珊〈患者〉:
http://goo.gl/Pz1DHh
http://goo.gl/JDQMtS
蕭信維〈若蟲〉:
http://goo.gl/pwToS3
http://goo.gl/nS7eVh
江采玲〈致謝函〉:http://goo.gl/aElXWg
游思綺〈道歉啟事〉:http://udn.com/news/story/7048/1109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