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裡的身影~李欣倫,從此身到眾生
「你在我的胃裡。」
好驚人的隱喻。十年前我看了李欣倫的《有病》就一直記得這句話。比起「你在我的心裡」還不如說「你愛我的胃裡」,如此生猛直接訴說戀人間的饑渴與需索;「你讓我心痛」也不如「你讓我胃痛」,變質的愛情讓人嘔吐反胃,必須從最裡層把自己狠狠掏空。
我心想,這女孩大我四歲,散文寫得真好啊!
父親是中醫師,李欣倫從小在中藥材的苦甜香氣中長成一個《藥罐子》;2003年,她經歷了情感挫折,遠赴印度放逐療傷,勇敢面對自己的《有病》;06、07年,她兩度前往印度、尼泊爾擔任志工,在異地擁抱陌生的病童與老人,她體會了《重來》的意義,是回顧過往,了解受過的傷都能被治癒,學會了感同身受的慈悲。
近作《此身》,是一本以身體感知出發的書,寫吃素、寫慢跑,並將對人的關懷,擴大為覺察萬物眾生的苦難:那些「在路上」的身體,即將被運往屠宰場、被支解的身體、那些被包裝販售的身體,那些被烹煮吞食的身體──那些都是生命,都是有媽媽的生命。
從《藥罐子》到《此身》,四本散文,記錄了李欣倫不同階段對身體的思考,身體是靈魂的載具,因為身體,我們才能感受內在、探索外在。李欣倫從自己的身體出發,關懷他人的身體,然後看見萬物的身體,在愈來愈寬廣的觀照中,深刻凝視生命的本質。
拍攝當天李欣倫老師跟著我們前往東北海岸,當天適逢周日,天氣晴朗,觀光區人潮擁擠,中午時分,我排在好長好長的人龍裡等著要買好熱門的福隆便當。欣倫吃素,她自己準備了便當,遠離人群獨自找了一個角落用餐,她說她吃完走一走再自己回到車上。當時我沒想太多,如今回想起來,也許她是不忍心看著那些「身體」成為我們開心大啖的「美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