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探險家,徐仁修
如果在徐仁修的肩膀上裝一個小型攝影機,把他的旅行足跡拍下來,肯定是絕多數的行腳節目比不上的。
八月寫信邀訪徐老師的時候,他回覆:「我正在婆羅洲,要八月28日才能回到台灣。」婆羅洲?地理課本好像有讀過,好像在印尼,好像是熱帶雨林,好像有紅毛猩猩──我可能八輩子都不會去婆羅洲吧!
我一邊努力搜尋資料,一邊構思腳本,一邊苦惱:要怎麼拍啊?
《思源埡口歲時記》很精彩,來看看秋天可以拍到甚麼?蛇!徐老師說:蛇很難拍,因為牠總是神出鬼沒,通常毒蛇較不怕人,反而好拍,前提是不要被牠咬到。(小編逃跑中)《獼猴與我》很有趣,去墾丁拍猴子好了...(導演:不一定拍得到吧!)乾脆跟著去婆羅洲好了(製作人:沒錢啦!)
如果一切的探險都有起點,徐仁修的起點是甚麼呢?我在《村童野徑》一書中找到答案。「我回顧自己的人生發現,我二十九歲之後所做的事,幾乎都慢慢實踐自己童年時期的夢想──旅行、探險、攝影、寫作......。」
徐老師在新竹芎林鄉長大,他的童年只煩惱著農事與功課,閒暇之餘,一群村童結伴玩耍,游過每條小溪,爬過每座小山,熟悉每個長著野果的秘密基地,昆蟲、動物都是熟悉的朋友。因為大自然給了他如此豐富的童年,他也願意一輩子倘佯在大自然的懷抱。
他看見自然環境隨著工業發展受到破壞,於是創立了荒野保護協會、荒野基金會,積極推動自然教育。他說,一定要把小孩教好,從小培養正確的觀念,長大就不會破壞大自然。
拍攝當天,我們來到芎林鄉隔壁的新埔鎮,藝術家李春信老師與他的牛米米一同入鏡。徐老師拿著相機與錄音器材,記錄米米。為了錄下米米的叫聲,他也跟著叫了幾聲,我才知道水牛原來不是哞哞叫呢!
到底徐老師跟米米說了甚麼悄悄話呢?看看第26集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