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虎躍鷹揚

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情最膠著、最關鍵的一年。 當時,日軍已把英國勢力逐出緬甸,切斷了中緬之間最後一條陸上通道-滇緬公路;中國東部沿海地帶也被日本人全面控制,補給物資和人員難以進入,眼看中國就要陷入徹底孤立的絕境,唯一的希望只剩下飛越喜馬拉雅上空的「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南起印度阿薩姆邦汀江機場,北抵昆明巫家壩機場,沿途氣候詭譎多變,暴風雪不斷,素有「死亡航線」之稱。除此之外,飛行員還得躲避日軍部署在緬甸北部的戰鬥機,挑戰之艱鉅可想而知。據統計,至二戰結束,駝峰航線沿途共埋葬了六百多架飛機,奪走一千多名機組人員的生命。飛行員之間更有一種盛行的說法:飛駝峰航線根本不需地圖導航,只需沿著沿途閃閃發光的飛機殘骸走,就可以找到方向。

駝峰航線的機組人員來自美國陸軍航空隊和中國航空公司,無論天氣多惡劣,他們都必須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不間斷地運輸補給,也因此,駝峰航線被視為當時中國的生命線,在抗戰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是當時最危險的航線之一,也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耗損率也最高的戰時空運行動。

美國志願航空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1942年7月4日解散後,陸軍航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和第11轟炸機中隊組成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China Air Task Force),由陳納德負責指揮。這支隊伍時常面臨物資和人員匱乏的窘境,完全仰賴駝峰航線的補給。1942年起,陳納德開始醞釀對日大規模的攻擊,但在人員和飛機都不足的情況下,計畫根本無法付諸實現。所幸,靠著宋美齡夫人的協助,終於打破僵局;1943年2月,她拜訪美國,迷人的風采掀起一股旋風,也成功說服美國當局對中國擴大援助。此後,第14航空隊迅速成立,陳納德終於實現獨立指揮一支空軍部隊的夢想。

1943年這年也是二戰的轉捩點:歐洲戰場上,義大利投降,盟軍開始大舉向納粹德國反攻;同時,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也開始露出疲態。第14航空隊即在盟軍轉守為攻的這個關鍵時間點投入了戰局;它雖然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建立規模最小的空軍隊伍,但是它繼承了最初美國志願隊勇猛無畏的作戰精神,而中國人仍然親切稱呼他們「飛虎隊」。接下來,陳納德將帶領這支新隊伍,展開對日反攻。

《飛虎傳奇》系列第三集《虎躍鷹揚》帶領觀眾回到對日抗戰戰局最關鍵的時期,聚焦於險惡的駝峰航線,透過當年駝峰機組人員的現身說法,看他們如何賭上性命,穿越崇山峻嶺和嚴酷的暴風雪,為中國的抗戰源源不絕地提供補給。同時,在這條航線上,又發生過哪些感人的故事?是怎樣不渝的同袍情誼,讓一個老兵鍥而不捨地尋找飛機殘骸,並在數十年後再度踏上中國的土地?透過多方採訪和珍貴的史料畫面採擷,《虎躍鷹揚》立體地呈現對日抗戰開始出現轉機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