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
CAPITALISME

Ilan Ziv︱法國、加拿大、以色列 ︱2014︱, 6x52mins













關於本節目

資本主義是從哪裡來的?他是隨著我們社會的自然演化所導致的?或是被隨著政治與科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論述所主導?

6/2到6/19每周二、周五晚間10點,公共電視「紀錄觀點」與「公視主題之夜」

聯手播出【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由經濟理論的層面,挺進最當下的時事,為近代經濟危機後的旅程照亮光明。



托瑪‧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教授訪談

2002年法國最佳青年經濟學家得獎者,2013年獲得葉留揚森獎。他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出版後在世界各地都造成十分罕見的討論熱潮。

詳細內容

導演訪談

以色列籍導演Ilan Ziv接受台灣公共電視訪談,暢談本系列紀錄片的製作始末,並明確表述他對資本主義以及自由的定義與看法。


詳細內容

臉書分享

我們將在臉書分享更多關於【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的節目資訊,也歡迎將您的看法分享給我們。


連結按讚

各集簡介

亞當•史密斯:自由市場的起源?

6/2(二)│22:00│紀錄觀點

大部分的經濟學家與某些歷史學家都認為,我們向來以「資本主義」來指稱自由市場,其實是源起於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進而在工業革命中看到雛型。且讓我們先把這種刻板印象丟在一旁。第一集節目將帶我們跨越500年的時空來一趟驚奇之旅,跟著鄭和這位中國將軍下大西洋,從一條河流跨到另一條,從迦納的黑奴監獄到新世界的金礦,他向我們揭開當今經濟體系的真正源頭-「美洲大發現」以及緊接而來的世界革命和隨之而起的社會勢力的重新洗牌。

《國富論》是新的福音書?

6/5(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

亞當•史密斯是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1776年他所著作的《國富論》出版,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也是一本不斷再版的暢銷書。對很多人來說,《國富論》已經是新經濟體系的聖經。但它真的是嗎?在《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第二集裡,我們再度踏上跨越時空的世界旅程,因為我們發現令人不安的證據,證明書中的某些重要細節被武斷地抽離它的前後文,然後巧妙地利用在某些政治目的之上。為了創造這本經濟的新聖經,人們刻意忽視了亞當•史密斯對於社會層面的憂慮。

李嘉圖和馬爾薩斯,你是說自由?

6/9(二)│22:00│紀錄觀點

沒錯,李嘉圖和馬爾薩斯沒有像亞當•史密斯那麼有名,但他們卻被公認是十九世紀英國社會重要的奠基者。近40年來經濟的全球化是以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為藍圖的,經濟發展完全決定了我們對市場機制的依賴。這場經濟海嘯牽動了社會與政治上的動盪,卻被解釋為是為了改善所有人未來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李嘉圖到底寫了什麼?到底近40年來的歷史是由十九世紀的理論所決定的?還是由當今的政府與經濟利益所決定的?


難道馬克思是對的?

6/12(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

卡爾•馬克思一位來自普魯士帝國充滿社會改革浪漫情懷的學生,百年後突然變成了西方政府與資本家的敵人,他的著作《共產黨宣言》、《資本論》成了嚇人的惡靈,所有社會主義思想背後的主腦。尤其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垮台後,社會主義成為人人唾棄的歷史,馬克思也一起進了垃圾桶。我們會不會誤解了馬克思?他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看法,在今日是否更有意義?且比過去幾十年都還值得關注?特別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我們倒是該自問,我們是否真的讀懂了馬克思?他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分析,用在今天會不會更恰當?難道最終馬克思還是對的?

凱因斯 vs. 海耶克,一場假戰爭?

6/16(二)│22:00│紀錄觀點

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與他的英國同儕凱因斯之間的論戰,形塑了一整個世紀的經濟思維。海耶克主張的「價格主導安全機制」認為資本主義將成為永恆的經濟制度,因為這制度最理性、最有效率,在獎賞人們的貢獻上也最公平。凱因斯則主張政府應積極扮演經濟舵手的角色,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景氣衰退乃至於經濟蕭條。他們各自為如何走出1930年代嚴峻的經濟蕭條的看法辯護。那真是前所未見的最壞危機嗎?為什麼這個1930年代已經解決的危機會不斷地再現?尤其是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之後?

卡爾•博蘭尼,一個人性的信差

6/19(五)│22:00│公視主題之夜

我們很少為了解決今日所面對的狀況而從過往的經濟成果中汲取教訓。但一位重新受到重視的經濟學家卻曾經這麼做過。當那些債台高築的國家被一連串的緊縮政策所壓垮,當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政治人物,面對那些由投資市場的匿名決策者的強勢主導束手無策時,卡爾•博蘭尼關於蘇美人與巴比倫人的研究能為我們這個後2008年代提供什麼訊息?事實上,他對當一個社會變得過度依賴經濟(而不是它的相反)時所招致的危險所提出的警訊,在我們這個二十一世紀展現了它所有的意義。


資本主義的七道陰影

鄭和 VS. 哥倫布

西元1405年,中國開始向外探索,鄭和七次下西洋,拜訪了西太平洋、印度洋的30幾個國家,不過這個豐功偉業也就到明成祖為止,中國並沒有就此征服世界。100年後,哥倫布首航艦隊發現新大陸,也開啟了歐洲列強攻城掠地的征服模式,他們大量屠殺原住民、掠奪當地資產,從而取得領導世界的地位。一樣的海外探險,一樣的船隻列隊,卻在截然不同的探險過程,中西方走向不同的道路。

影音介紹

iPad VS. Pencil

自由市場的理論可以從一支鉛筆開始,這是20世紀著名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廣受歡迎的自由市場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從自由市場裡的環節中獲利。你也許還記得在2010年,組裝蘋果產品的富士康工廠,連續發生了十多起工人自殺墜樓事件。在今日自由市場裡,一支鉛筆跟一台iPad的生產過程,差別是什麼?深圳的iPad工廠裡有25萬名工人,每天生產10000台iPad。分裝化的生產線上,這些工人真的享受到自由市場的好處了嗎?

影音介紹

林則徐 VS. 英女王

打開清廷閉關大門的「鴉片戰爭」最終以割地賠款收場,而林則徐則被革去了兩廣總督一職。但林則徐跟道光皇帝可能始終沒有想通,英國女王與大清帝國對槓的原因根本不在於鴉片,而是在於日不落帝國所奉行的自由資本主義怎能忍受任何"不自由"的狀況出現?所以他們用槍砲打開中國通商港口。 而今,不會再有人以武力的方式打開他國的貿易之門,他們選擇其他的方法實行「全球市場」,以便享受市場帶來的好處。

影音介紹

勞工 VS. CEO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到,台灣薪水已十多年沒調漲,高學歷求職者其實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高薪」、「適合自己」的好工作。他認為經濟成長不能只看GDP,而是要看「每個人的GDP」。 今年初台灣政府力推加薪四法修法,規範企業進而為員工加薪,力圖解決台灣的薪資停滯問題。美國也面對相同的困境,1950年代美國企業的執行長薪水是員工的20倍,到2013年變成204倍。在政府不斷鼓吹自由主義的市場榮景時,我們薪資袋裡的鈔票是不是越來越少?面對滯礙不前的薪水,資本主義能給我們正確答案嗎?

影音介紹

紅利積點 VS. 消費天堂

沒現金?沒關係,可以刷卡。錢不夠?沒關係,可以分期。 自19世紀以來,我們以為市場是烏托邦樂園,就算放任不管,它也能製造豐饒的產品、絕佳的收入,而且還能自我調節。你可以自己選擇要存錢還是要消費,我們的市場是自由的。但是對勞工、無產階級以及貧窮的非洲農民來說,「自由」兩個字卻則毫無價值,因為只有在雙方平等的時候我們才能說彼此是自由的,而平等契約在資本主義中其實很罕見。自由開放的市場,除去政府所有的干預與限制,是對擁有大筆資金的跨國企業有利?還是一般市井小民?

影音介紹

希臘債券 VS. 花旗銀行

2009年末希臘國債危機逐漸發酵,債權人要求希臘政府施行緊縮政策,作為紓困貸款的條件。2012年,一位退休藥劑師抗議政府刪減退休金政策,在首都雅典的國會大廈外開槍自殺,「以結束為開始」他在手機裡這樣寫著。當債權國把"欠債"導向為「道德議題」的時候,希臘人一夕間成了懶惰、忘恩負義的賴皮鬼,但如果"欠錢不還"是不道德的,那麼為何美國銀行或花旗銀行數十億美元債務可以輕易的一筆勾銷? 莫非所謂的自由市場有個隱藏開關,時機好賺取了利潤就開啟,時機不好就關閉讓政府就替他們買單?

影音介紹

銀行家 VS. 債主

非洲國家在20世紀初期,開始向西方世界借款,積欠下大筆債務。而現今中國成為非洲各國的最大債權人。銀行資本家、強權富國透過各種不公平貿易條件,進行對債務國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掠奪。他們以富足的經濟實力,強行開放當地市場,要求債務國履行還款義務。在全球資本主義領導的自由市場,能夠掌控世界的是誰?會不會是這群銀行家?

影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