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首頁關於公視網路會員贊助公視公視商城教育資源岩花館公開資訊討論區節目表網站地圖RSS
 
資料來源:漢字樹-廖文豪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複製或轉載
 
── 嘴裡咀嚼著碗中食物。

 甲骨文是由一張嘴、一鍋飯及兩滴口水所構成,清楚而生動地描繪出一個人就食模樣。金文及篆體則去除兩滴口水。相近的構字概念請參見即、卿等字。食的本義為吃或食物,相關用詞如糧食、飲食、食言等。



── 在空桌(,几)前就「食」()。

 飢又寫作饑,「飢」表示在空桌(几)前用餐,「饑」代表食物所剩無「幾」,都是表達食物缺乏的窘境。常用詞如飢餓、飢渴、飢荒、飢民等。《爾雅》:「穀不熟爲飢。」《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飢。」



── 禾梗兩側所結的小米粒。



── 測「量」()過的「米」()。

 耕種所得的穀物,必須取其中的一部分繳納給政府。經過秤重測量後上繳的米,便稱為糧,必須存入公家糧倉。



(月)



── 一株有根、有莖葉及穗的植物。禾是黍、麥、稷、稻等穀類植物的統稱。在漢字裡,禾代表禾穀或禾苗。



──「抓」()取禾()桿上的稻穗,然後放進「臼」中以便搗出米粒。




── 外有硬殼(,)的糧食作物(,禾)。


 凡稻、麥、黍等五穀雜糧都有硬殼,都可被稱為穀,食用前必須去除其外殼。相關用詞如五穀、雨穀等。



── 可以「採」(,采)來食用的「草」本植物(,艸)。



── 樹上()的「三十」(,世) 株艸()。

 「枼」是「葉」的本字。甲骨文及金文是由「卅」及「木」所組成,代表「三十」片樹葉。後來,「卅」被改寫成「世」。無論是三十或者是一世代,對於古人而言都算是個完整的大數字,因為一世代就可以生出不少後代子孫,故用此符號來形容眾多的樹葉。



── 在「竹」()林下,「彎身」()拔取「筍子」。



── 樹「木」()「結滿了果實」。



── 高大而有芒刺(,朿)的果樹。

 高大的棗樹,枝幹有刺,能結出許多棗子。造字者以垂直重疊的兩個「朿」來表達高大的意義。《孟子•盡心》提到孟子的父親曾皙愛吃羊棗,那是一種長得像羊屎的酸澀小棗子,當曾皙過世之後,曾子見了羊棗便想起父親,因而不忍吃羊棗。公孫丑問孟子說:「烤肉和羊棗,哪一種好吃呢?」孟子說:「當然是烤肉好吃囉!但羊棗卻是我父親的雅好,我避吃是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尊敬。」



── 氣流」(亏)經過「竹」管(竹)而發聲。

 金文是一個吹奏竹管的象形文。「竽」是古代的竹製吹管樂器。